您的位置 :首页>教学研究>>两组教研>>>>正文

【教研·音乐】聚焦核心素养,共探音乐课堂新样态

发表日期:2025/9/26 17:33:06 出处:江宁区淳化中心小学 作者:郎书培 有283位读者读过

聚焦核心素养,共探音乐课堂新样态

——淳化小学音乐组20252026学年第学期第次教研活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承载着情感,启迪着智慧。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们的音乐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今天,聚焦核心素养,共探音乐课堂新样态为主题,由李思懿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丰收之歌》。核心素养,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指明了新的方向。它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是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的综合培养。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何让学生在音乐的浸润中提升综合素养?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讨的核心议题。

IMG_256

附件:

活动方案

淳化小学音乐教研组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2025926 星期五

【活动地点】音乐教室

【参与教师】音乐教研组全体教师

【听课节次】第2

【研讨、讲座等节次】大课间活动

【负责人】巩婧璇

【活动主题】聚焦核心素养,共探音乐课堂新样态

【活动目标】

  1. 深刻理解小学音乐新课标,探究核心素养

  2.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合作能力,促进情感表达,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3. 注重实践体验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的综合培养

  4. 反思教学实践,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活动流程】

一、签到。

1.李思懿老师执教《丰收之歌》。

2.教研组老师集中听课。

二、活动。

1.组内评课、磨课。

2.各位老师对教学设计提出建议和意见。

三、讨论。

1.商讨课堂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2.上课老师对执教内容进行再次修改。

活动过程性材料

上课教师照片、听课教师照片

  1. 李思懿教师执教《丰收之歌

IMG_256  IMG_256

听课记录、评价表照片

1.听课教师听课笔记照片

origin

       1758875918028

  1. 全体组员听课评价表照片

1758874400236

研讨照片

  1. 教师研讨发言照片(或沙龙研讨照片)

IMG_256  

研讨记录

一、执教教师分享教学设计

1.执教教师阐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

2.执教教师分享本次上课感受及反思。

二、组内研讨

1.组内教师分享听课感受。

2.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活动负责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1.组内老师分享活动感受与收获。

2.规划下一次备课组活动。

上课教师教学设计

丰收之歌》音乐教案

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丹麦的农场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金黄的农场、丰收的果园。

师:非常好。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让我们来看看秋天的农民伯伯会做哪些活动呢?

(播放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割麦子、锄地

师:你能来模仿一下吗?

(生模仿动作)

师:老师加上了节奏,让我们来有节奏的律动

2/4 X  XX  X  XX

   刷刷 刷  刷刷

2/4 X- X X- X

  嘿 哟 嘿 哟

师:同学们做的真不错。老师从你们的活动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喜悦。让我们来听听丹麦人民是如何庆祝丰收的。

(播放音乐)

师:歌曲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活泼、欢快。

师: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丰收之歌》

新歌教授

师:果园的水果熟了。你愿意帮助农民伯伯一起摘水果吗?

(出示1 3 5 1

:你能做出科尔文手势来唱一唱吗?

(出示第一条旋律)

师:老师将音符连成了线,你能将它唱出来吗?

(出示2 4 6 1

师:同学们太棒了。这一条旋律你也能唱出来吗?(出示第二条旋律)

(学生唱,学习第二条主旋律。)

师: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模唱旋律。

师:歌曲当中有我们刚刚演唱的旋律吗?分别出现了几次?

生:黄色色块旋律出现了俩次,红色色块旋律出现了三次。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歌曲当中还有哪一句?让我们来试着唱一唱。

(唱蓝色色块处)

师:我们来接龙!请同学们唱黄色旋律的部分,老师来接红色色块的部分。蓝色部分我们一起唱。

(师生接龙,完整演唱歌谱,交换演唱)

师:同学们的识谱能力真强!能交换吗?

师:看到如此丰收的景象,老师想问,农民伯伯的心情如何?

生:非常的开心

师:很好,让我们来读一读词,看看歌词里是如何描写农民伯伯开心的心情的。先别急,老师这里啊,有一些小难题,让我们来解决它。

(解决一字多音,反复诵读)

师:让我们来跟着节奏完整的读歌词,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

师:你能将歌词加入到歌曲当中吗?我们来试一试。

(完整演唱歌曲)

师:老师还想在歌曲当中加入我们刚刚做的动作。请你看着图谱,边唱边做。

(加入动作,再次演唱)

师:老师还想加入小乐器来欢庆丰收,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碰铃和双响筒,请碰铃的同学在黄色色块处演奏,双响筒的同学在红色色块处演奏。

拓展

师:老师从同学们的表现中感受到了丰收的热情!在我们中国,每当丰收的季节,中国人民也会敲锣打鼓,欢庆丰收。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丰收锣鼓》。

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劳动的喜悦,体会了劳动人民的奉献与创造。希望同学们能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让我们在歌声中下课吧。

上课教师教学反思

《丰收之歌》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感受丰收喜悦,学唱丰收之歌的主题,通过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基本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课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 成功之处(亮点与优势)

情境创设有效,情感导入自然。利用丰富的丰收图片和视频进行导入,迅速将学生带入到喜悦、热烈的丰收氛围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为后续的歌唱教学做好了充分的情感铺垫。

注重听觉先行,突出音乐本体。教学设计遵循了聆听模唱学唱表现的音乐学习规律。多次、有要求的聆听环节,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了歌曲的情绪、节奏和旋律特点,建立了良好的内心音高概念。

难点突破有方,教学扎实有效。对于附点节奏和结尾音准这两个难点,我采用了提炼核心节奏型声势练习衬词代入以及手势辅助+对比演唱的方法,将难点分解、前置、趣味化,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技巧,教学效果显著。

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主体突出。课堂中融入了律动、声势、打击乐伴奏、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唱,而是在亲身参与和创造中体验音乐、表现音乐,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很高。

二、 不足之处与改进思路

时间分配可更优化,前松后紧略显仓促。在导入和学唱环节投入的时间稍多,导致最后的艺术表现环节时间略显紧张。部分小组的创编和展示不够充分。

改进思路:可以适当压缩导入环节的讨论时间,或将节奏练习更紧密地融入初次聆听中,为后面的综合表演留出更充足的时间。

个别学生的音准关注度有待加强。在集体演唱时,整体声音效果较好,但容易掩盖个别音准不佳的学生的问题,特别是在歌曲后半部分音区较高的地方。

改进思路:在练习过程中,应多采用分组(如男生组、女生组、小组)演唱、接龙演唱的方式,以便更清晰地听到每个学生的声音,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评价机制可以更具体、更具激励性。对学生的评价多集中于很好真棒等笼统的鼓励,缺乏针对音乐表现(如:你的附点节奏唱得很准确、你的表情充满了喜悦)的具体点评。

改进思路:设计更细致的评价量表,或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例如:你觉得他们组的伴奏为歌曲增添了怎样的色彩?让评价更具体、更指向音乐本身,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进步。

三、 生成性问题的处理

在打击乐伴奏环节,有学生提出能否用笔敲击课桌模仿鼓声。这是一个很好的即兴创意,我立即肯定了他的想法,并临时组织了一部分学生组成课桌打击乐声部,与正式的打击乐器声部配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节奏效果。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上的意外生成,将其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四、 总结

总体而言,本节课是一堂较为成功、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学生不仅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歌曲,更在体验与合作中提升了音乐素养。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体会到,精心的教学设计是基础,而灵活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细致观察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将继续反思,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优化时间管理、加强个别辅导、丰富评价语言,让每一堂音乐课都成为学生享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快乐旅程。

活动总结

本次围绕聚焦核心素养,共探音乐课堂新样态在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经验。从专家对新课标下音乐核心素养的深度解读,到一线教师带来的沉浸式课堂案例展示,我们共同见证了审美感知如何从理论落地为课堂里的旋律赏析,艺术表现怎样转化为学生主动的创作表达,更清晰了文化理解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渗透路径。每一场分享、每一次研讨,都在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为音乐教育注入新活力。

愿我们带着今天的收获与思考,将核心素养融入未来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让音乐课堂不仅有歌声,更有成长的温度。期待未来我们继续携手,让音乐教育的新样态绽放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