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音乐】深化核心素养 聚焦音乐课堂(二)
发表日期:2024/12/21 17:38:55 出处:江宁区淳化中心小学 作者:郎书培 有152位读者读过
深化核心素养 聚焦音乐课堂(二)
——淳化小学音乐组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四次教研活动
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跨文化意识等综合素养,这与音乐教学的宗旨是十分契合的。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学的目标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2024年12月20日上午,淳化小学音乐教研组举继续以“深化核心素养 聚焦音乐课堂”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由李思懿老师再一次执教了四年级上册的教唱歌曲《顽皮的小杜鹃》。
附件:
活动方案 |
淳化小学音乐教研组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四次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活动地点】音乐教室
【参与教师】音乐教研组全体教师
【听课节次】第2节
【研讨、讲座等节次】第3节
【负责人】王丹
【活动主题】深化核心素养 聚焦音乐课堂
【活动目标】
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足额写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音乐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注重实践体验,提升综合素养,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
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氛围。
反思教学实践,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活动流程】
一、签到。
1.李思懿老师执教《顽皮的小杜鹃》。
2.教研组老师集中听课。
二、活动。
1.组内评课、磨课。
2.各位老师对教学设计提出建议和意见。
三、讨论。
1.商讨课堂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2.上课老师对执教内容进行再次修改。
活动过程性材料 |
签到表照片 |
上课教师照片、听课教师照片 |
李思懿教师执教《顽皮的小杜鹃》
全体组员参与听课照片
听课记录、评价表照片 |
1.听课教师听课笔记照片
全体组员听课评价表照片(扇形排列)
研讨照片 |
教师研讨发言照片(或沙龙研讨照片)
研讨记录 |
一、执教教师分享教学设计
1.执教教师阐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
2.执教教师分享本次上课感受及反思。
二、组内研讨
1.组内教师分享听课感受。
2.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活动负责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1.组内老师分享活动感受与收获。
2.规划下一次备课组活动。
上课教师教学设计 |
《顽皮的小杜鹃》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富有表情的表现出杜鹃声音的活泼、跳跃
能唱准5、3,并能准确的表现出顿音记号的特点
通过听、唱、动等方式丰富音乐体验,培养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重点: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现出杜鹃声音的活泼、跳跃
难点:唱准顿音记号,找出相同乐句,弱起。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去森林里走一走,请你跟着我一起来动一动吧!
(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律动)
师:森林里是谁在唱歌?
生:小杜鹃
师:你的小耳朵真灵敏!它是怎么叫的?你能来模仿一下吗?
生:咕咕
(聆听钢琴弹奏单音,并观察老师的科尔文手势)
师:很好,让我们来跟随钢琴,唱的更准确。
(讲解顿音记号)
师:请你来听一听老师的俩种演唱。你觉得哪一种更适合小杜鹃的叫声呢?
(加顿音与不加顿音对比聆听)
生:第二种
师:说的真好,第二种更适合表现小杜鹃活泼、机灵的形象。老师给它添上了俩个倒挂的小三角,这是顿音记号,代表我们在演唱时要更加短促、有力的,请大家再来试一试。
师:小杜鹃非常的顽皮,你能加上这样的动作吗?
师:很好,那让我们加上这样的动作,一起再来树林中找一找小杜鹃吧!
(加上动作再次律动感受)
师:真是一群顽皮的小杜鹃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顽皮的小杜鹃》。
(揭示课题)
课程新授
师:老师想请大家当一当小杜鹃。当你听到咕咕的同时,做出我们刚刚的动作。请你边听边数一数,歌曲当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小杜鹃?
生:六次
师:你听的真仔细!最后那只小杜鹃叫了几次?
生:俩次
师:每次的咕咕出现在哪里?
生:每句的末尾
师:很好,所以这首歌可以划分为几个乐句?
生:六个乐句
(找一找“咕咕”出现的位置和次数)
师:真棒。老师想跟你来进行接龙,你来唱咕咕,老师来接剩余部分。
(熟悉咕咕,再次感受)
师:歌曲中一共有3只小杜鹃在为我们唱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熟悉歌曲旋律)
师:你能在歌谱当中找出俩只相同的小杜鹃吗?
(找出相同旋律)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让我们加上词来演唱。
(相同乐句加词演唱)
师:现在老师想将大家分为蓝色组、红色组和黄色组,我们来接龙演唱,看一哪一组接的又快又好。
(分组接龙演唱)
师:相信大家已经完全熟悉了这首歌曲,让我们来完整的演唱。
师:刚刚的小杜鹃躲在了哪里?
生:草丛里、树丛里。
师:回答的真棒。让我们来看一看,这次小杜鹃又躲在了哪里?你能将它唱出来吗?
(出示第二段歌词,请同学来演唱)
师:很好,请同学们完整演唱歌曲。
(完整演唱歌曲)
师:真是一只只歌声动听的小杜鹃呢!老师也想用小乐器来为大家伴奏,请你仔细观察,老师在哪些字上敲响了碰铃?
师:老师已经帮你用图片标记出了。请你来跟我一起做一做。
(跟音乐演奏,表现好的学生发碰铃)
师:老师还想加入双响筒。我们也来做一做。
(表现好的学生发双响筒)
师:现在我想同时加入俩种乐器,让我们再试一试。
师:大家的表现真不错。现在请乐器组的同学拿起你的小乐器,演唱组的同学做好准备,我们完整表现歌曲。
(加入小乐器,完整演绎歌曲)
3.歌词创编
师:顽皮的小杜鹃还会飞向哪里呢?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请你来编一编歌词,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和小杜鹃玩耍,学习了好听的歌曲。让我们跟随着音乐声下课吧!
上课教师教学反思 |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所以在《顽皮的小杜鹃》这堂课中,我运用了“听音练习、视唱练习、演唱、创编”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授课,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这是一首奥地利民歌,它结构短小简单,旋律优美流畅,情绪欢快活泼,非常适合孩子们学唱。歌曲中加入的“咕咕”叫声使整首歌曲充满了童趣,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感受鸟儿可爱的音乐形象,从而增强对音乐的喜爱。所以,教学目标中学会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是活动的重点内容。
首先在课的导入中我运用了杜鹃的鸟叫声和杜鹃的图片一下子抓住了学生们吸引力,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旋律学习也是个重点,于是我用了游戏的方式呈献给孩子们。给学生们依次介绍了三只小杜鹃的三条旋律,通过模唱熟悉旋律,并在歌曲中寻找相同的部分。在师生对唱中,我能感觉到孩子们的心情是愉悦的、欢快的,这一练习也就是我们歌曲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教学点,学生愉悦地用着自己方式,快乐地把歌曲的难点部分学会了,同样这个方法我又用在表演杜鹃演唱“咕咕”的时候,在那个环节我通过加上顿音记号让孩子们体会调皮的小杜鹃应该是怎样演唱的。运用这样的手段进行教学就会一举两得,既愉悦了学生又淡化了教学点。到了歌曲学习的环节,我感到有一些孩子出现了分神的现象,孩子们的情绪变得有些低落,于是我马上改变了演唱形式,让全体学生接龙进行演唱,并选择在歌曲中加入了小乐器。对于表现好的、熟练的同学纷发乐器,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同学们合作表演整首歌曲时,我就明显能感觉到学生的熟练度有了大大的改善和提高,,学生们投入全部了情感,全身心的感受着音乐。
在本课的最后,我让同学们设计根据图片来重新创编歌词,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融入到歌曲中去,发挥他们的编创力。上完后感觉效果比较理想,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更愿意加入到音乐活动来。当然本课也存在着不足。知识点之间衔接的关键词有些牵强,部分学生对于音的认识、旋律的模唱还不熟悉,今后要更多的加强对于音乐基本要素的训练。教师语言还是要更为精炼,且要更多的充满童趣,善于赞美学生。结合歌曲内容,制造良好的意境氛围。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勤于思考,多大胆设计一些贴切学生的思维的律动和创编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摆脱枯燥的教唱课,使他们能够在愉悦中感受到音乐的美。
活动总结 |
这次的教研活动,李思懿老师把上一次执教的《顽皮的小杜鹃》进行了整理和修改,教学层次更加清晰,一些小细节地方的处理也比上一次有了进步,律动动作的设计也更加合理了,通过唱、动、奏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但唱歌教学部分还有待优化,教师语言还要再精炼,要生动富有儿童化,要多评价与鼓励学生。希望通过这次教研活动能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课堂的不足之处,更重要的是对音乐教学思路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今后,我们教研组会积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争取运用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给我们的传统的音乐课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每一个孩子的音乐素养都能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