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语文】古韵今风,文教共研
发表日期:2024/10/14 17:37:58 出处:江宁区淳化中心小学 作者:郎书培 有147位读者读过
古韵今风,文教共研
——淳化小学语文教研组举办2024-2025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活动
2024年10月10日,在这个秋意渐浓的日子里,南京市江宁区淳化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在录播教室开展。本次活动由汪银老师和朱玲莉老师带来两节精彩的课例。
汪银老师执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小古文,先是巧妙地创设了“神童”评选大赛的情境,以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然后采取“朗读冲关大挑战”的游戏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接着在读懂古诗的环节中,以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古人的智慧世界。最后进行总结拓展,在《世说新语》中寻找“神童”故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孩子们不仅学习了古人的智慧,更在互动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朱玲莉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这篇课文,紧扣本单元“基于联想和想象的妙用”的语文要素,多次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曲调和丰富多彩的图片中先感悟音乐旋律的美,再领略音乐本身的美,最终领悟人物情感的美,这种视听结合的情境创设和层层递进式的梯度设计十分巧妙。朱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先找到联想的句子,再发现联想的妙处,并迁移表达,亦为学生后续的习作提供了有效的实施路径,架接起了文本与习作之间的桥梁。
附件:
活动方案 |
淳化小学语文教研组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2024年10月1日,星期四
【活动地点】录播教室
【参与教师】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
【听课节次】第三、四节
【研讨、讲座等节次】第四节
【负责人】吴楠
【活动主题】古韵今风,文教共研——探究小学语文小古文和现代文教学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探索和创新古文与现代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带领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接受美的熏陶。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
【活动流程】
一、准备活动
1. 通知教研组内教师活动时间及地点。
2. 做好签到。
二、上课听课活动
1. 汪银老师,朱玲莉老师组内献课。
2. 组内教师听课,填写评教表。
三、评课活动
活动过程性材料 |
.
签到表照片 |
上课教师照片、听课教师照片 |
汪银教师执教《王戎不取道旁李》
朱玲莉老师执教《月光曲》
2.全体组员参与听课照片
听课记录、评价表照片 |
1.部分教师听课笔记照片
2.全体组员听课评价表照片(扇形排列)
上课教师教学设计 |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南京市江宁区淳化中心小学 汪银
教学目标
1.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会认“戎、诸”等4个生字。
2.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尝”、“竞走”、“唯”以及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
3.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尝”、“竞走”、“唯”以及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
难点: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师: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精卫填海》,《司马光》,《守株待兔》几篇课文,它们都是——文言文(板贴),文言文短小精悍,言浅意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举起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指导戎的书写)注意,戎是生字,跟我一起唱笔顺,横,短横,竖撇,斜钩,撇,点。看,这部分是戈,指兵器,这边的短横,竖撇,就是表示铠甲,那么戎就是指古代兵器的总称,也指军队,是戎马一生的戎,看来,王戎的名字还挺豪迈的,一起读读他的名字,(两遍)。好,我们继续写课题。课题比较长,谁来读?
预设生:读课题
师:嗯,读的不错,而且啊老师还发现,为了把这么长的课题读好,他还停顿了一下呢?还有谁发现了?是的,他在王戎后面停顿了,那请问,为什么你这样读?
预设生:王戎是一个人,后面是他做的事情。
师:王戎是一个人,后面是他做的事情,所以你在这里停顿了,真是火眼金睛。下面,我们再来一起读读课题。
师:那王戎不取道旁李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标红“不取”)
预设生:王戎不摘路边的李子
师:路边的李子随手可摘,这王戎为何不取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探究竟。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10页,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课文,至少读3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接下来谁愿意来读一读。
(找两位同学读课文)
预设生:(学生1读)
师:嗯,都读准确了,那你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预设生:学生1:“竞”是后鼻音
学生2:“折”是多音字,有两种读音。
师:嗯,“竞”是后鼻音,可千万不能读成前鼻音了。“折”是多音字,有两种读音,分别是zhe/she。 下面,我再找一位同学来读读,特别要注意刚刚说的容易出错的地方。
预设生:(学生2读)
师:嗯,读得可真是不错呢!但读文言文,既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句一句的读。
(根据停顿,老师领读。)
师:来,同学们,你们会读了吗?都会读啊,那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朗读冲关大挑战”,谁打头阵,有节奏的读课文,读出停顿!
预设生:学生读。(遮掉画的)
师:嗯,读课文啊,你达到白银段位了。下面啊,难度升级,看,100多年前,文言文是这样呈现的,谁敢来挑战?(竖着展示)
预设生:学生读。
师:挑战成功,你已经达到黄金段位了。还有更难的呢,你们想不想尝试?谁愿意?(去掉所有标点符号)
预设生:学生读。
师:真厉害,你已经是钻石段位的诵读选手了。谁还想来试试?这么多人想来试试啊?那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预设生:学生读。
师:同学们读得一次比一次好。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仅要读文字, 还要看看插图带给我们的精彩。看,这是课文中的一个插图,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生:李子树上有很多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
师:是啊,树上还有这么多的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用文章的话来说就是“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嗯,我们看到了这些画面,还有谁也看到了啊?
预设生:王戎和诸小儿
师:那他们当时在干什么呢?
预设生:游玩,玩耍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生:“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师:所以这个“游”就是游玩,游戏的意思。那这个“尝”是?哦,注释上有,是曾经的意思。那“诸小儿”中的“诸”又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生:“很多”意思
师:同学们,你们还在哪些词语中见过这个“诸”啊?
预设生:诸葛——复姓;诸侯;诸位,诸多。
师:所以“诸小儿”就是指许多小孩。那当王戎跟这许多小孩看到这样一幅“多子折枝”的画面时,诸儿与王戎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呢?
预设生: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师:同学们,在这句话中,老师注意到“走”这个字,它是我们经常讲上的“走”“走路”吗?不是,它的意思是?是的,它在古代的意思就是“跑”,我们之前在学习《守株待兔》与“兔走触株”中的“走”是一个意思。那诸小儿就是这样跑过去吗?自己跑自己的,他们是“竞走”,争着跑过去,这些孩子们要争着跑去干什么呢?(摘李子)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去摘李子的?(竞走取之)“之”代表的就是李子。
师:这么会读书,一定看到课文中一共有几个“之”啊,三个,另外两处在“人问之”“取之”,我们先来看看“人问之”是什么意思呢?(王戎不摘李子这件事情 ),最后这个“之”,哎,也是李子的意思。
师:文言文就是这么的言简意赅,短短49个字就把故事写清楚了。但是啊,故事虽然短小,情节却一波三折,下面,谁能来讲讲这个故事呢?要求意思准确,尤其是这些红色的字词,还要做到内容清楚,过程完整。
师:来,先练一练,自己试着说一说。
(学生试着说一说)
预设生:
师:谁来讲故事
(生讲)——找两位——上台讲,一个我评价,另一个学生评价。
师:同学们讲的一个比一个好。
三、读悟结合,感知形象
师:但老师听着听着,越听越不对劲,课文明明是说王戎和诸小儿看到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其他小朋友们啊他们都争着跑去摘李子了,他们都动了,而只有王戎没动。这王戎怎么就那么肯定这李子是苦的呢?这王戎真的是一定儿都没动吗?
预设生:王戎动脑子了,独立思考了
师:那么他是怎么动脑子的呢?他看到了什么?想了些什么?
预设生:
师:是啊,当看到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时,王戎就开始思考了,如果这个李子是甜的,那么人们就会争着去摘(人竞取之),那么树上肯定就会光秃秃的,没有李子了(树必无李),可是如今多子折枝,所以人们都没摘,由此人们断定这个李子是苦的。
师:那么现在,谁能把王戎的思考过程,想清楚,说明白?谁来说一说。
预设生:如果……就……
师:是啊,当看到道旁多子折枝时,他经历了如此具体的思考,严密的推理,才得出了“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结论。同学们想想,如果现在你就是王戎,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告诉大家你的结论呢?
(找两位)
预设生:坚定的语气、自豪的语气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现在,我们都是小王戎,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全体读)
师:课文上到这里,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啊?
预设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板书)
师:同学们,大众的思维是千篇一律的,只有独立的思考才是万里挑一的,王戎的思考就是独立思考,就是万里挑一的,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王戎的钦佩之情再来读一读课文。
四、小结
师:幼时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代代相传,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他们智慧的故事影响着中华一代又一代人。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李树,有的是甜李,有的是苦李,那这时候,我们要多看看,多想想,去观察,去思考,千万不能人云亦云,盲目的跟从别人的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摘得人生更多的甜李,成就一个唯一的自己。
五、拓展延伸
其实,像王戎这样聪明的孩子,我们古时候还有很多,他们都藏在《世说新语》这本书里,书里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小故事,课后请同学们把这本书找来再读一读,看看除了王戎,还有哪些人值得我们学习。
《月光曲》教学设计
南京市江宁区淳化中心小学 朱玲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9自然段。
2、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3、感受艺术的魅力,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同学们,我们经常说“音乐无国界”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不同国家的两段音乐,说说你听的时候想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感受。
2、不同音乐,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3、今天我们继续来看看《月光曲》会给你带来怎样的体验。
二、回顾引入创作
1、回顾文中贝多芬一共弹过几次曲子。
2、过渡:走进小茅屋,了解《月光曲》谱写的经过。
三、再读体味创作灵感
1、出示第8自然段,学生朗读,谈感受
2、找出文中可以来形容此刻的词语——“清幽”
3、了解清幽意思,走进创作环境
(1)安静(2)柔美。
形容茅屋此刻的环境——安静 形容月光——柔美
4、谁能试着通过读表现出这种清幽的美。(生读、齐读)
5、感悟灵感来源:贝多芬创作灵感来源于哪里了吗?
6、我们一起来听听其中的片段。(播放《月光曲》)
7、好听吗?美妙的乐曲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用听去想象去感受,你听这个片段有什么感受?
8、听着《月光曲》皮鞋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一起看看
四、精读感受想象
1、(出示第9自然段)皮鞋匠听《月光曲》的感受是怎么表现出来的?(想象、画面)
2、默读第九段,用横线画出皮鞋匠想象到的,用波浪线画出他真实看到的?
(出示想象画面)齐读想象句段。
3、皮鞋匠想象的画面都有哪些事物?请同学们自读圈画出来。(大海、月亮、微云、大风、浪花)
4、小组讨论:那我们看看皮鞋匠想到的这些事物构成了几幅画面?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浪涌。)
5、根据皮鞋匠想象的三幅画面,你觉得月光曲的音乐节奏有什么变化?(舒缓——增强——高昂)
6、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播放月光曲)
7、朗读感受:皮鞋匠听着这样的音乐产生了想象,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语气来读这三幅画面呢?(舒缓、轻快、高昂)
8、指名读、同桌互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9、尝试背诵:根据画面提示试一试。
10、皮鞋匠所联想到的画面,盲姑娘有没有想到和看到呢?文中是怎么写的?(出示课文,朗读感受)
11、艺术的力量是无穷的,贝多芬即兴创作的一曲让兄妹陶醉其中,他们是幸福的。这也是贝多芬先生自己的理想。(出示名言)
12、音乐带给人美的享受,让我们产生生动的想象,生动的想象又表达出我们对音乐的感受。
五、延伸练习
1、听音乐片段,用心感受,放飞想象。
2、交流感受与想象的画面
3、练习写话
4、交流互评
5、总结:艺术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课下大家可以听一听完整的月光曲,希望它也能让你们也体会到艺术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板书设计
月光曲
月光照耀 风起浪涌 高昂激越
月亮升高 穿过微云 节奏增强
月亮初升 微波粼粼 轻柔舒缓
上课教师教学反思 |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反思
南京市江宁区淳化中心小学 汪银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学生之前对文言文的体裁已经有所了解,因此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语文要素之一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因此本节课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会认“戎、诸”等4个生字。
2.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尝”、“竞走”、“唯”以及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
3.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
教学本课时,先是巧妙地创设了“神童”评选大赛的情境,以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然后采取“朗读冲关大挑战”的游戏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接着在读懂古诗的环节中,以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古人的智慧世界。最后进行总结拓展,在《世说新语》中寻找“神童”故事。
一般文言文的学习,我认为大概过程是:1、初读课文,疏通文字,2、再读注释,理解词义,3、联系上下文,复述故事,4、再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按照这个过程,在学习中,我注意方法的指导,朗读课文时,提醒学生要注意文言文的停顿,理解文章意思时,根据注释和插图把短文读顺,读懂,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将王戎看到路边李子时“不动”和其他小伙伴“竞走取之”的行为进行对比,关注王戎的语言“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从而得出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聪明机智的孩子。虽然带孩子们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但是也有很多问题。
要读好文言文,在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而文言文的停顿要声断气连,教师应该进行规范的示范,带领学生读。而我恰好没有做好这一点,直接出示了停顿节奏。对于文言文的停顿指导,是放在一开始,由老师直接给出停顿,还是在学生尝试理解文章意思时,让学生自己体会停顿,后者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就自然而然的,能体会到在哪里停顿了。
另外在学生完成相关习题后,应该进行统一反馈,对习题进行讲解,会对课上内容进行更加及时的反馈。板书也应该减少板贴,自己书写给孩子加深印象。
反思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继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月光曲》教学反思
南京市江宁区淳化中心小学 朱玲莉
第9自然段是重点段,让学生认真读书,了解哪些是联想,哪些是实在事物。之后听过聆听《月光曲》,指导感情朗读。“月亮升起微波粼粼”的部分,这乐曲的曲调应该是比较轻柔的,而且也是比较缓慢的。而联想到“月亮升高穿过微云”的部分,应该是比较轻快的,因为他们感觉到了快乐。在他们联想到“月光照耀巨浪奔涌”的部分,则应该是比较热烈、激昂的,因为只有这激昂的音乐,才能让他们有这样的联想。
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重点段第九自然段时(“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此时,让学生配以时而徐缓抒情时而高昂激越的乐曲诵读,使学生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在水天相接的海面上,一轮圆月冉冉升起,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继而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波涛汹涌的大海格外壮观……
这篇文章景美情深,但学生自己去体会太难,更难的是谈听乐曲的感受。我不说老师们也能想出同学的反应――四个字,鸦雀无声。
“艺术之美”在于慢慢品味,仅凭一节课就扎实地培养能力是不现实的,课下还布置了听音乐想象画面的作业,进一步培养想象能力。
活动总结 |
随着本次校级教研听课活动的圆满结束,我们不仅见证了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的精彩表现,更感受到了教育创新带来的无限活力。此次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宝贵机会,更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此类活动中来,共同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