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德法】提升公民意识,培育责任担当
发表日期:2024/10/12 15:39:18 出处:江宁区淳化中心小学 作者:郎书培 有290位读者读过
提升公民意识,培育责任担当
——淳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举办24-2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活动
2024年10月11日,德法教研组在六(7)班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与责任意识。
活动伊始,由尹良群老师执教《我是中国公民》一课。课堂上,尹老师通过生动的教学设计,明确了教学目标,涵盖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等多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尹老师运用视频播放、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吸引了在场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程结束后,进入了教学研讨环节。在这一阶段,上课教师尹良群老师详细阐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设计思路,特别强调了通过实际案例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作为中国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的重要性。组内教师围绕教学主题与课堂过程展开了热烈讨论,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活动的最后,尹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感受,表示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不仅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也对课堂教学如何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指向学生“可能”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此次教研活动不仅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附件:
活动方案 |
淳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24-2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2024年10月11日,星期五
【活动地点】六(7)班
【参与教师】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全体教师
【听课节次】第4节
【研讨、讲座等节次】第4节
【负责人】尹良群
【活动主题】生活德育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探索
【活动目标】
1.政治认同:知道中国在经济、科技、体育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热爱伟大祖国,增强作为中国公民的骄傲与自豪感。
2.道德修养:了解护照上的信息及护照的作用,识记海外求助电话,懂得在境外如何做一个文明守法的中国公民。
3.法治观念:了解中国公民的内涵,深化对中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认识。
4.健全人格:了解中国人在国际上的成就,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确立符合国家需要和自身实际的健康生活目标。
5.责任意识:通过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养成关心集体,关心国家的主人翁意识。
【活动流程】
一、教学观摩
1.组内教师签到。
2.尹良群教师执教《我是中国公民》。
二、教学研讨
1.上课教师阐述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
2.组内教师围绕教学主题和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研讨。
三、活动总结
1.执教教师分享教学感受。
2.负责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活动过程性材料 |
.
签到表照片 |
上课教师照片、听课教师照片 |
1.尹良群教师执教《我是中国公民》
2.全体组员参与听课照片
听课记录、评价表照片 |
1.赵可涵教师听课笔记照片
2.全体组员听课评价表照片(扇形排列)
研讨照片 |
研讨发言照片
研讨记录 |
一、教学目标回顾
1. 尹良群老师阐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增强学生对作为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提高道德意识与法治观念的结合,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组内教师讨论这些目标在课堂实施中的具体表现和达成情况,认为目标的明确性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指导。
二、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1.教师们对课堂设计进行了深入分析,特别是通过视频观看、情境模拟和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强调了参与感对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2.尹良群老师指出,互动式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氛围,使得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理解了课程内容。
三、国家认同与责任意识的有效性探讨
1.教师们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在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意识方面的案例,互相学习,探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尹良群补充道,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作为中国公民的责任与义务,能够显著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
四、教学方法的反思与展望
1.教师们共同探讨了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以更好地结合生活德育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责任感。
2.大家一致认为,未来应继续探索适合不同学生群体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积极向上的新时代儿童而努力。
上课教师教学设计 |
《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政治认同:知道中国在经济、科技、体育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热爱伟大祖国,增强作为中国公民的骄傲与自豪感。
(二)道德修养:了解护照上的信息及护照的作用,识记海外求助电话,懂得在境外如何做一个文明守法的中国公民。
(三)法治观念:了解中国公民的内涵,深化对中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认识。
(四)健全人格:了解中国人在国际上的成就,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确立符合国家需要和自身实际的健康生活目标。
(五)责任意识:通过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养成关心集体,关心国家的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知道中国在经济、科技、体育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了解护照上的信息及护照的作用,识记海外求助电话,懂得在境外如何做一个文明守法的中国公民;了解中国公民的内涵,深化对中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认识;了解中国人在国际上的成就。
(二)难点:增强作为中国公民的骄傲与自豪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确立符合国家需要和自身实际的健康生活目标;养成关心集体,关心国家的主人翁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练习题
(1)出国的人就不是中国公民了。
(2)犯罪后被判刑,就失去公民身份了。
(3)外籍华人不是中国公民。
(4)只有年满18周岁,才是公民。
(5)只有取得选民资格,才享有公民权利。
看来大家对于“中国公民”的知识都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的第3课时:我是中国公民。
(二)合作交流,探究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
2024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各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播放视频。观看历年阅兵仪式视频,感受我国军事领域的发展。
2.小组汇报。发放学习单,通过阅读和讨论资料,感受祖国在经济、交通、科技、体育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3.提问总结。引导学生分享其它令其产生作为中国公民自豪感的事件。
同学们,通过在课堂上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我们知道了我们国家在经济、科技、体育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中国人,我们真是太骄傲了!
(三)认识护照,维护中国名片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到海外旅游、留学务工和执行公务的人员越来越多。在境外的公民该如何证明自己的身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1.认识护照,发现信息
(1)同学们,我们出国旅游时,需要带什么证件?
(2)观察护照,说说上面有哪些信息。
(3)呈现护照文字,播放撤侨视频,感受祖国强大。
2. 呈现相关链接,了解12308的作用。
(四)情景辨析,自觉维护中国形象
同学们,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经济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在国外旅游、居住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出示情景,谈谈想法,说说你们会怎么做。
1.情景1:张恒一家在法国巴黎的一家餐厅用餐时,发现身边有位中国叔叔在接电话,而且说话的声音一直特别大。
2.情景2:法国之旅结束后,张恒一家人准备搭乘火车,前往意大利继续参观。在列车上,他遇到了一位意大利学生,便兴高采烈地和他交流饮食习惯和文化艺术。
3.情景3:张恒一家人随后来到埃及旅游时,发现埃及金字塔的一块砖上刻有“到此一游”的字样。
4.情景4:在埃及坐飞机回国的路上,机上的一名非洲小伙伴跟张恒聊起了中国医疗队积极参与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故事。
走出国门,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张中国名片。
(五)制作名片,感知中国人在国外取得的成就
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很多中国人在海外取得了科技、商业等方面的成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形象,你们知道他们的励志故事吗?
1.猜一猜。展示屠呦呦和姚明的照片,引导学生猜人名,并说出他们的主要成就。
2.做一做。引导学生动手为自己心中能够代表中国形象的人制作一张“中国名片”。
(六)总结提升,争做新时代儿童
1.读一读。习总书记在2023年儿童节对广大儿童的寄语。
2.想一想。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中国儿童?
四、作业布置
交流预习。与同学交流,作为中国公民我们享有哪些权利。
五、板书设计
上课教师教学反思 |
一、教学优点
1.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中明确了五个维度的目标,涵盖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这些目标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使得教学过程有了清晰的方向。每个目标都能够具体引导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2.丰富的教学活动: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视频观看、分组讨论、情境模拟和制作名片。这些活动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例如,播放阅兵仪式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国家的强大,而小组讨论则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关注现实生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通过情境分析让学生思考作为中国公民在海外的责任与行为规范,增强了教学的现实意义。这样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将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不足
1.教学时间分配:在小组讨论和情景辨析环节,时间分配较为紧凑,导致学生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深入讨论。比如,情景讨论中一些学生未能有机会分享个人见解,影响了课堂氛围和互动质量。整体上,时间管理需要更加合理,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效落实。
2.情境设计的深度:虽然情景辨析环节提供了切合实际的情境,但缺乏对复杂情况的深入分析引导,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例如,某些情境中学生的讨论较为表面,没有引导他们探索更深层次的文化和道德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三、改进措施
1.优化时间管理:在教学设计中,应合理调整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尤其是小组讨论和情景辨析的时间。可以将讨论时间适当延长,让更多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在课前设置一个短暂的引导环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讨论状态,提高参与度。
2.丰富情境内容:在情景辨析环节,可以引入更多的复杂情境设计,例如涉及文化差异、法律纠纷等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多角度思考。同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情境中的道德和法律因素,增强讨论的深度。
3.增加反思与反馈环节:在课程结束时,设立一个反思与反馈环节,让学生表达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或问卷的形式,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以便后续调整教学策略。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还能为收集更多宝贵的修改意见。
活动总结 |
本次《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观摩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围绕尹良群老师的授课展开,积极推动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通过对教学目标和设计思路的深入探讨,有效提升了教师们对公民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对课堂实践的理解。未来,教师们将继续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中国公民而不懈奋斗。此次活动不仅是教学方法的交流,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