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二语】共研.共行.共成长
发表日期:2024/9/27 15:22:01 出处:江宁区淳化中心小学 作者:郎书培 有159位读者读过
共研.共行.共成长
——淳化小学二年级语文备课组举办22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2次活动
秋高气爽季,授课正当时。9月26日上午,二年级备课组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听课评课活动。本次展示课由赵梦婷老师主讲,课题为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
在教授《曹冲称象》一课中,赵老师抓住“称”这个核心字眼串联起了整篇课文的教学,将“识字、语用”的训练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发生。
课后,备课组的成员给出了中肯的评价,课堂整体框架思路有序,容量较大,缺憾是时间紧凑,导致练写的环节无法进行。
水本无华,相撞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相信在以后的类似活动中,会涌现出更多精彩课堂。
附件:
活动方案 |
淳化小学二年级语文备课组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2024年9月26日,星期四
【活动地点】二(2)班教室
【参与教师】二年级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
【听课节次】第3节
【研讨、讲座等节次】第4节
【负责人】白羽
【活动主题】单元项目化教学
【活动目标】
1.通过备课组活动,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教学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通过集体学习和研讨,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准确理解并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和方向。
3.组织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成长。
【活动流程】
一、
1.组内教师签到
2.赵梦婷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
二、
1.上课老师阐述本次课的教学思路。
2.其他老师围绕上课内容及活动主题进行研讨。
三、
1.活动负责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2.组内教师分享参与本次活动的感受。
活动过程性材料 |
.
签到表照片 |
上课教师照片、听课教师照片 |
1.赵梦婷教师执教《曹冲称象》
2.全体组员参与听课照片
听课记录、评价表照片 |
1.潘晨教师听课笔记照片
2.全体组员听课评价表照片(扇形排列)
研讨照片 |
陶梦瑶教师研讨发言照片
研讨记录 |
一、赵梦婷老师分享教学设计
1.赵梦婷阐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
2.分享本次上课感受及教后反思
二、其他老师围绕上课内容及活动主题进行研讨。
1.分享此次听课的心得。
2.指出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活动负责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1.组内教师分享参与本次活动的感受。
2.规划下一次备课组活动。
上课教师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称、柱”等4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们来玩比一比猜一猜的游戏
1、这是什么?有几条?用眼睛比一比,看一看哪条鱼长
2、那我再问,哪条鱼胖
3、比较一下,哪条鱼重
1)当要分辨出两个事物的重量的时候,眼睛很难一下子判断,我们就要借助工具,最早的时候人们还没有工具,那用什么办法呢,看看老师做一个动作,我怎么做的(拎起来掂一掂)
2)出示称字的演变过程,认读称字,理解称重、称赞
3)可是老师遇到麻烦了,两个手掂了之后还是不大行,我看来得继续进化,我需要小朋友给我提供一个工具,可以让我准确知道每条鱼到底有多重,谁来给我推荐工具
4)认读秤字:你知道最早的秤长什么样吗?(指名回答)我们一起来看(出示杆秤图片)齐读:一杆秤,认识秤盘,秤杆,秤砣,开始称鱼
5)你知道为什么秤字右半部分是个平字?(保持秤砣和物品的平衡)
6)小结
4、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补充课题:今天老师上课太激动,漏了一个字,漏了哪个字呢?(指名回答)
2)老师板书称字,学生书空
3)齐读课题
5、曹冲称象这个故事里还有谁?他们是怎么称象的?有没有称出结果呢?
二、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号,边读边找课文里出现了哪些人物
1、课文中有个和曹冲相同姓的人:曹操,你知道曹操吗?
2、曹操和曹冲又是什么关系呢?你在书上的哪里找到?
3、除了曹操和曹冲,故事里还有一类人:官员
4、齐读第一自然段:仔细看看,在这群人当中,除了有官员,还有很多人跟着他们一起来到故事的现场,我们把他们称为随性人员,在随行人员中还有两类人特别突出,比如这里有个大象,那么负责养大象的人叫?(饲养员)在船上工作的叫?(船员)员表示有某种特殊身份的一类人
5、这些人来到这里,一起要做一件事,那就是:称象,称字很重要,带有称字的句子也很重要
三、快速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从文中用直线画出带有称的句子,如果你找到三个句子,坐端正
1、指名读:第一句在哪里(在第三自然段)找到这句话的同学一起看大屏:在这句话中要称什么?板贴:称大象
2、指名读第二句:这句话当中要称什么?板贴:称石头
3、指名读第三句:还有没有第三句?谁再来读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件事有结果了吗?板贴:称出重量
4、认读重量:你仔细看看这两个字当中有没有长得很相近的部分?再仔细分辨一下,这两个里字是不是完全相同?(竖)
四、看到这里,糖果老师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大问号:我不是要称大象的重量吗?我为什么搞得这么复杂?要去称石头的重量呢?认真读课文2、3自然段,想一想
1、为什么不直接称大象的重量?
2、这个大象长什么样?
3、指名读描写大象的两个句子:大象的腿怎么样?
4、认读柱字:最早的柱子是什么做的?
5、说话练习,体会大象的大:大象还有很多别的地方也很大,谁能说一说?
6、如果你在现场和官员一起看到这头大象,你会想什么?说什么?齐读: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五、接下来我就是那个曹操,我打算和官员们来讨论这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来,我们一起看第三自然段,除了曹操,还有哪几个官员?谁是我的官员一,谁是我的官员二?其他人读旁白,曹操就是我。
1、认读议论
2、还有谁也想参与议论议论的?(请两位同学扮演官员,其他同学扮演曹操)
3、官员们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就是造一杆大称,但是这个办法在平时行得通,在这儿行不通,因为?
4、齐读: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一边摇头一边想?
六、有没有人想出称大象的办法?曹冲到底想出了什么办法?仔细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1、请一组同学分句开火车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把四个步骤排排序
3、指名分别说出每一步是什么
4、课文插图是我们刚才讲的四个步骤的哪一步?这一步是课文中的哪一句话
5、请一个同学上台找一找船舷在哪里
6、指导读好长句子:根据老师标的停顿符号自己练习两遍--请三个同学读--齐读
7、曹冲是怎么称出大象的重量的?
8、大象和石头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曹冲这个办法妙在哪里?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上课教师教学反思 |
在教授《曹冲称象》一课中,我抓住“称”这个核心字眼串联起了整篇课文的教学,将“识字、语用”的训练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发生。
在课的导入部分,我通过两条鱼,一条鱼长,一条鱼胖,让孩子用他的眼睛去看这条鱼的长、胖、重,长与胖可以直观,但是仅凭眼睛却无法准确判断哪一条鱼更重,于是引出了个“称”,理解后,我将它与本课另外一个字“秤”有机地放在一起进行辩识。那我们如何准确地知道鱼的重量呢?引出一杆称、称杆、秤盘、秤砣,活动秤砣就使这个秤杆平衡啦,孩子就理解了为什么“秤”的右半部分是一个平。然后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当中到底用哪个字,把课题当做一个非常好的识字资源。
除此之外,“重、量、员”的识记也通过观察图片、拓展生活知识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我把“重量”这两个字放在了大屏上 ,请孩子先去观察这两个字有没有相同之处。孩子们发现了隐藏在这两个字中的“里”,同样是“里”却有不同之处,发现不同,对比识记。
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叫“官员”,我通过课文插图引出了“随行人员”,随行人员当中还有两位特殊的,一个是大象的“饲养员”,一个是“船员”,这三个词语的补充依然是在课文的情境当中,但是却又拓展到了课文的外面,让孩子在这几个词语组成的词串中明白了 “员”就是指有特殊身份的一类人。
除了“识字教学”外,我紧扣“称”这个核心字眼,请学生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哪些句子中带有“称”字,孩子们找到了三句话,教师依次概括出“称大象、称石头、称出重量”,然后板贴成书,这个板书有效地帮助孩子迅速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这三个词语,孩子们其实在心里能够感知到,从称大象到称出重量,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先称石头,第一课时,孩子们借助这一点就能对曹冲称象所用的这个方法进行初步感知,为第二课时做好了铺垫。
本节课整体框架思路有序,容量较大,缺憾是时间紧凑,导致练写的环节无法进行。
活动总结 |
通过本次备课活动的开展,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本次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成绩的提升,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老师们在交流和研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