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教学研究>>两组教研>>>>正文

【教研·三语】以读促悟,揭秘童话故事

发表日期:2024/9/27 13:37:28 出处:江宁区淳化中心小学 作者:郎书培 有184位读者读过

以读促悟,揭秘童话故事

——淳化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组举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2次活动


秋雨绵绵,天气渐凉,仍然挡不住教师们教学研讨的热情。9月26日上午第三节课淳化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组的全体教师,在三年级五班的教室里如期开展了第二次备课组活动。

mmexport1727322521534

本次活动由杨李雪老师执教,仍然围绕童话故事单元项目化学习,展开教学和研讨。杨老师先用孩子们喜欢的谜语导入,并联系旧知,请学生背诵《夜书所见》,由诗中的“促织”引出故事中的“蟋蟀”,来引出这次“牛肚子里的旅行”。学生们对这特殊的“旅行”很感兴趣,自发的提出了问题,课堂学习氛围浓烈。整节课下来杨老师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带着孩子理清思路,划分段落层次,条理清晰,让学生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更好地进行学习,在分角色朗读中更好地促进了对文本的理解

mmexport1727322541859

整节课,孩子们积极性都很高,对童话故事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正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效果,我们会积极引导孩子关注童话故事,多读多演,真正爱上童话故事

附件:

活动方案

淳化小学年级语文备课组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2次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2024926日,星期

活动地点】三(5)班教室

参与教师】三年级备课组全体教师

听课节次3

研讨节次4

负责人】杨李雪

活动主题】童话故事单元项目化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

活动目标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初步理解课文,能按课文故事发展的顺序分段。

活动流程

一、课堂教学观摩

1.组内教师签到

2.杨李雪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

二、教学方法研讨

1.课老师阐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

2.其他老师围绕上课内容及活动主题进行研讨。

三、活动总结

1.活动负责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2.组内教师分享参与本次活动的感受。

活动过程性材料

签到表照片

IMG20240927115609

上课教师照片、听课教师照片

1.杨李雪教师执教《在牛肚子里旅行

mmexport1727322521534

  1. 全体组员参与听课照片

mmexport1727322541859

听课记录、评价表照片

1.听课笔记照片

IMG20240927111457

  1. 全体组员听课评价表照片

IMG20240927114259

研讨照片

  1. 教师研讨发言照片(或沙龙研讨照片)

IMG20240926111636

研讨记录

一、执教教师分享教学设计

1.执教教师阐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

2.执教教师分享本次上课感受及反思。

二、其他老师围绕上课内容及活动主题进行研讨。

1.分享此次听课的收获。

2.指出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活动负责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1.组内教师分享参与本次活动的感受。

2.规划下一次备课组活动。

上课教师教学设计

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能按课文故事发展的顺序分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猜谜语:家住暗角落,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打仗逞英豪。(打一昆虫)

预设:蟋蟀

2.揭示课题:有两位蟋蟀是好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有一天,那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互相交流。

1)指名学生朗读词语,评价读得是否正确。

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理解生字。

教师相机提示:“齿、嚼、吞、胃、咽”这五个生字可以整组识记。它们都和吃东西有关,“嚼”是用“牙齿”咬的,“吞”和“咽”是把东西吃下去,吞到肚子里其实就是到“胃”里。

3)交流多音字,让学生在语境中比较辨读。“答”“应”在“答应”中读yìng,“答”在“回答”等词语中读,“应”在“应该”等词语中“yīng”。

“骨”在“一骨碌”等词语中读,在“骨头”等词语中读

4进行识字游戏,检验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3.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1)请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分成哪几部分?

2)交流反馈,明确课文层次划分。

1-6自然段:青头、红头玩捉迷藏。

7-19自然段: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

20-21自然段:红头脱离危险。

3)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填空,请学生补充:课文讲了两只小蟋蟀在(        ),叫(      )的小蟋蟀不幸误入(        ),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      ),最后在(      )的帮助下侥幸逃脱危险的经历。

三、默读课文,了解旅行路线

1.请学生默读课文,组内讨论: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呢?

预设:红头和青头玩捉迷藏,红头躲在草堆里,被大黄牛吃到肚子里去了。

2.过渡: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

3明确学习任务:默读课文7-19自然段,圈出关键词,完成红头的旅行路线。  

4.交流反馈。

1)小组展示交流圈出的关键词:嘴里、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喷了出来

2)过渡:圈出了关键词,接下来我们借助关键词梳理“红头历险”的过程。

出示填空,请学生补充:红头先被牛卷进了(     ),再被吞进(         ),接着来到(          ),然后回到(     ),最后(           )。

3)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红头的旅行路线图,教师相机帮助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

4)课件展示牛的胃部结构图,明晰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5)提问:红头为什么能从第二个胃回到嘴里呢?

①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句,交流。

画出青头话中包含的牛吃食特点的句子,如“躲过它的牙齿……”“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圈出词语“不会仔细嚼”“吞到肚子里去”“四个胃”“重新送到嘴里”,从而了解牛吃食的特点。

②相机出示“小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反刍现象。

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经过了“牛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又回到牛嘴里,最后被喷了出来。这一过程,被称为“反刍”。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重点指导旅、命、管、流,教师范写。

旅:左半部分“方”先写横折钩再写撇。右下部分笔顺是撇、竖提、撇、捺,捺是主笔,要舒展。

命:人字头的撇、捺要写得舒展。中间短横不能漏写。左下“口”要写得上宽下窄。右下单耳旁的竖靠近竖中线。

管:竹字头要写得扁,左右两部分要紧凑。中间的宝盖写得宽一些。

流:右上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右下部分要写得宽一些,撇、竖、竖弯钩三笔间距相等,和三点水的提齐平。

3)学生书写,展示评价。

2.抄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五、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

2.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3遍。

2)阅读、收集有趣又惊险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

上课教师教学反思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有反刍现象。

故事内容能够抓住学生的心,孩子们都能一口气读完。课上我放手先让学生自主朗读,再分角色朗读。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他们也从读中感悟出生活中的哲理——遇到困难、危险时,帮助朋友、鼓励朋友。在危险到来时要镇定、还要学会乐观地面对。本课重在引导学生抓住青头语言及行动,理解青头奋不顾身帮助朋友的精神,并且能灵活运用知识救出朋友。语文教学需要文道有机结合,需要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涵。因此,在了解了红头的遭遇后,教师让学生仔细品读描写青头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文字传达的情感。这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体验,又培养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

我在着重引导学生充分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涵。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将青头的话再三指导,使得学生感受到青头的话是句句激励红头,给了红头信心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话语的力量。最后,在了解了红头的遭遇后,我让学生仔细品读描写青头的句子,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字传达的情感。

本次教学过程中仍有许多不足,在备课中的备学生做的还是不够,以至于教学中学生的反应跟不上节奏。对于学生表达训练未达到训练效果,草草而过,有些地方又处理得太过繁琐,时间把控还不到位。童话故事的特点就是想象比较奇特,在朗读时要注意不同角色,强化学生的朗读训练,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快乐读,有激情有感觉有收获地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童话故事文本的理解。

活动总结

进入到童话单元,学生对童话故事很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都比较高。我们要抓住契机,积极引导孩子关注童话故事,可以鼓励孩子去演一演,真正爱上童话故事。我们要始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发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学会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分角色朗读中更好地促进了对文本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