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教学研究>>两组教研>>>>正文

【教研·科学】践行双螺旋结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发表日期:2024/9/26 16:24:27 出处:江宁区淳化中心小学 作者:郎书培 有76位读者读过

践行双螺旋结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淳化小学科学备课组举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1次活动


落叶知秋,微风徐来2024年9月20日,淳化小学科学备课组举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1次活动。李晓娜老师执教了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七色光》一课。

IMG_256

课堂开始,李老师通过将生活与科学相结合导出今天的新课,过渡自然,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整个过程中,授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板书设计合理,首尾呼应、环环相扣、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机会、关注全体学生(轮流发言),在学生对雨后彩虹有部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三棱镜制造“彩虹”,了解彩虹形成的特征与性质,进而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教学内容围绕着对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这一现象的观察了解展开,不仅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附件:

活动方案

淳化小学科学备课组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1次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2024920日,星期

活动地点】五2

参与教师全体科学教师

听课节次1

研讨、讲座等节次2

负责人】肖娜

活动主题】“双螺旋结构”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共同探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选择及教学评价方式等,优化课程设计方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2.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总结教学规律,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不断提升教学艺术水平。

3.通过教研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认同感,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活动流程

一、签到

二、公开课

1.李晓娜老师执教《七色光》

2.其他教师听课

三、课后研讨

活动过程性材料

.

签到表照片

IMG_256

上课教师照片、听课教师照片

  1. 李晓娜教师执教《七色光》

IMG_256

2.全体组员参与听课照片

99a4c9bba613feed6d961ef145bd4334

听课记录、评价表照片

1.教师听课笔记照片

IMG_256

IMG_256

  1. 全体组员听课评价表照片(扇形排列)

14c25234fdf1189429e88678313fc732

研讨照片

教师研讨发言照片(或沙龙研讨照片)

IMG_256

研讨记录

一、执教教师分享教学设计

1.执教教师阐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

2.执教教师分享本次上课感受及反思。

二、组内研讨

1.组内教师分享听课感受。

2.之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活动负责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1.组内老师分享活动感受与收获。

2.规划下一次备课组活动。

上课教师教学设计

核心概念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与要求

3.3声音与光的传播

5-6年级 ⑦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实验,知道三棱镜可以把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2.科学思维: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3.探究实践: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制造“彩虹”通过动手操作了解彩虹现象和色光的混合。

4.态度责任: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要重视证据,不盲从权威。

【教学重点】

利用彩虹现象解释说明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

【教学难点】

使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彩虹”。

【教学过程设计】

一、直接揭题,提出问题。

1揭示课题:同学们,说起七色光你会想起什么?

2学生汇报:彩虹。

3课件出示彩虹图片:图上的彩虹是什么样子的?你们还在哪里亲眼见过彩虹?它们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4面对如此美丽的彩虹,你们想知道什么?

5学生提问。

二、尝试猜测,制造彩虹。

1根据你们的经验,猜测彩虹可能是怎么形成的?

2学生汇报:彩虹是由阳光经过水形成的。

3介绍前人制造彩虹的方法:有了猜测,需要搜集证据来验证。科学家们在研究彩虹时,他们通过模拟制造彩虹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比如早在13世纪,有人就觉得彩虹可能与阳光有关,用阳光照射水里的玻璃壳的方法成功制造出了彩虹。后来有笛卡尔、马尔西等科学家受到启发,用阳光照射三棱镜也制造出了彩虹。

4参考他们的办法,请你们利用三棱镜来制造彩虹,验证下彩虹是否真的与光有关。

5学生分组实验。

三、分析证据,得出结论。

1根据实验观察,你们发现彩虹实际是什么?来自哪里?

2学生汇报:彩虹就是有颜色的光排列在一起,这些有颜色的光来自阳光。

3我们可以把这些有颜色的光叫做色光,而阳光是白色的,我们也可以称为白光。实验中出现的彩虹具体是怎么形成的?

4学生汇报:手电筒的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了多种色光。

5你们觉得实验中三棱镜是起什么作用?

6学生汇报:三棱镜可以把白光分解成多种色光。

7现在我们虽然知道了彩虹形成的原因,但是又有个新的问题:白光能被三棱镜等物体分解成多种色光,这说明白光和这些色光之间会是什么关系呢?小组讨论下。

8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四、阅读故事,验证结论。

1我们有了结论,那别的科学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我们来看看牛顿的研究。请同学们带着图片上个问题阅读下牛顿的这段研究资料。

2学生阅读、交流。

3.牛顿从实验中发现,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不过他觉得只靠这么一个实验还没有很强的说服力,还需要另外做一些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这个想法。

如果你们是牛顿的搭档,想想你们和牛顿还可以做些什么实验来验证下白光是有多种色光组成的这个结论。

4学生分组讨论,汇报:把多种色光混合起来看看是否会变成白光。

5牛顿做了不同的实验来验证。请同学阅读下这段材料,看看牛顿做了哪两个实验?结果如何?

6学生阅读,交流。

7那我们来重复下他的实验。第一个活动是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看看混合光是否接近白色?第二个活动是用这三种色光中的两种色光两两混合,看看混合光的颜色是怎样的?

8学生实验:不同色光的混合实验。

9同学们,我们确认了牛顿的实验。现在你们觉得牛顿做的这三个实验的结果能说明白光与多种色光之间是什么关系?

10学生汇报: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11学生阅读牛顿关于光的颜色理论。

12我们和牛顿的结论虽然一致,但你们注意到我们和牛顿做的色光混合实验有什么区别?

13学生汇报:牛顿是用七种色光混合,而我们只用了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

14那你们对此有什么新的问题么?

15学生提问。

16用红、绿、蓝光混合就能得到白光,那彩虹里其他颜色的色光可能是怎么来的呢?谁能根据刚才的实验现象,说说自己的想法。

17学生汇报:其他颜色的光可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得来的。

18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可以得到其他颜色的光,人们把它们称为光的三原色。你们看随着对光的不断研究,发现越来越多,新的问题也不断产生,这些问题推动着一代代科学家们持续深入的研究,科学就是这样不断向前发展的。

五、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像科学家们一样探究了七色光,你们有些什么收获?

六、课外拓展

1课后你们还可以尝试下不同的色光混合实验。可以用硬点的纸剪一个圆,然后把这个圆用量角器平均分成三份,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然后让它快速旋转起来,看看会怎样。

【板书设计】

4七色光

分解

                             红、橙、黄、

白光       三棱镜            绿、蓝、靛、

                           紫七种色光

组成

上课教师教学反思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色彩》单元中的最后一课,综合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光的色散现象是教者要重点考虑的。本课由阳光的色散、单色光的合成、光与色彩的关系三部分内容组成。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让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会提许多问题,但提到点子上的问题很少,科学研究本来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提问题是科学课训练的内容之一,本节课中,我试图以多种方式来产生问题,以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学会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去研究。

二是积极搭建教与学的支架,将课堂交给学生

新课改要求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到科学课堂上,教师应摒弃原先的授受课堂,而应当蹲到学生的身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提供结构化的教学材料等,积极地为学生搭建思维的支架,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是注意实验设计的层次。一节科学课的实验往往不止一个,怎样做到各有侧重,主次分明是每一个教师应当考虑的。这节课我设计了个实验。水中的镜子造彩虹是较长时间的观察彩虹,用三棱镜看是便于学生更仔细地研究。单色光的两个合成实验一个是验证牛顿的发现,一个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实验的目的不同。在科学教学中,当学生把探究作为一种学习的需要,逐步成为学习的行为习惯时,课堂教学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内驱动力。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年龄小、好玩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玩”中经历探究七色光秘密的全过程,在“玩”中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

活动总结

彩虹是学生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对于彩虹的颜色、产生的环境,学生有粗浅的认知,但他们只关注到彩虹的颜色、形态等外在的特征,对彩虹形成的特征和性质是不清楚的。经过低中年级的学习和训练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实验过程中重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观察实验现象搜集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结论。从观察熟悉的彩虹入手,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把牛顿的探究故事与学生的探究融合起来,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对七色光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之通过此次活动的学习与研讨,让我们对“双螺旋结构”教学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如何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发展科学思维和提高动手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来带领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