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淳真园地>>班主任团队>>>>正文

淳化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课题立项

发表日期:2015/12/18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21878 有1283位读者读过

淳化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课题立项

    淳化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结合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弟子规》以及我校学生在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经过工作室成员研讨和共同努力最终确立了研究课题《<弟子规>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并顺利在区级立项,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既定计划,开展实实在在地研究,并及时做好总结。

 

江宁区2015年度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二

课题名称

《弟子规》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界定及课题名称解读

关键词:良好行为   习惯  养成教育  《弟子规》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教书先生李毓秀。其内容主要取自《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是一本关于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书。它共有八大部分,一千多字,形式上主要是三字一句,易学易记。在现代社会,《弟子规》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课题名称解读:小学阶段就是要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空洞的说教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如果能为孩子找到一个可以规范自己行为习惯的范本,以此为切入点,也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全文共有360句,由1080个字组成,涉及少年儿童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处事过程中应该遵守的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有文质鲜活、易于接受的特点,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记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很强可操作性。是一本引领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读物。

课题的理论依据或相关政策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同时还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却占有地位,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教育的“质”的指标。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可见,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学习,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3、小学教育是为培养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教育,儿童阶段又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注重对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会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发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就告诉我们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课题研究的背景:

 1、学生在养成方面暴露的问题极为严重。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惰性更强日趋明显,学校重规范知识传递,轻行为实践导引。少年儿童中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这样指出“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把道德教育文学化、大纲化,其实,这样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苍白无力的。”

2、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如瑞士学者皮亚杰和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课题研究的意义:

以《弟子规》为抓手,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育,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少年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本课题过程中,从多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教育,实践磨练,对照评比等培养学生自觉守纪、自觉学习、自觉维护校园和公共场所卫生、自觉讲究文明礼貌等良好习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加以规范,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此项课题的研究,也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的再利用有独特的参考和利用价值。同时必将对培养科研型的教师有着深远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通过研究,找到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4、通过研究,找到适合当今社会发展和《弟子规》相融合下培养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

 

课题研究的内容

 1、梳理并筛选出《弟子规》,确定小学阶段最适合培养的良好行为习惯,明确1-6年级小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2、小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及矫正策略的研究。

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研究。

4、《弟子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2月)

(1)进行教师、学生问卷调查;

 (2)文献研究、概念界定、明确研究问题,拟定具体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3月—2017年1月)

(1)梳理、筛选、确定《弟子规》中最适合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

(2)明确1-6年级小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3)编写《弟子规》校本教材初稿;

(4)开设德育校本课程,进行德育校本教材实践;

(5)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6)修改完善形成学校《弟子规》校本教材,将研究成果固化。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2月—2017年8月)

    把整个研究过程以及结果系统化,整理成文。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现代教育理论也为本次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这些都为研究工作的展开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2、分析法:个案分析、观察分析、数据分析在课题研究中是必须要用的方法。在由点到面的实践过程中,分析法的作用将是很大的。

3、调查法:要通过全面或个案调查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师生心态要求等作全面了解,然后制订具体研究方案,力求科学、可行。

 

 

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条件:

      1、我们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设备先进,拥有包括多媒体教室、报告厅在内的校园网络,学校的图书馆拥有大量的图书,为我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先进技术的保障。

     2、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课题研究,给与人员、时间和经费的保障。 

     3、我校将《弟子规》作为我校的一项特色,进行了多次诵读比赛,各班也以《弟子规》为主要内容开展活动,《弟子规》为教师、学生所熟悉。

      4、个人需要参阅大量文献、积累较多实践经验。

预期成果:

1、课题报告一份  2、论文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