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学生的教学
发表日期:2015/12/21 7:51:38 出处:本站 作者:陶俊 有822位读者读过
走向学生的教学
——《用字母表示数》研讨有感
卢春秀
在《用字母表示数》的不断研讨,不断改进中,我收获了很多。虽然在改进,但还是不太如意。如何使自己真正地放开,如何真正地走向学生,我想我还有很远的一段路要走。不断地向同事学习、请教使我慢慢地前进,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也渐渐有了自己以下的点滴思考。
一、 由情景创设到踏实教学
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往往不能持久集中,一直从事一年级教学的我关注得更多的是,如何能够让一节课变得有意思,如何创设一个说得过去的情境,让孩子深入其中,愿意去听,之后再一步步进入教学内容,而往往忽略了教学本身的深度。上周三,数学组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同课异构的开展,让我对自身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点非常琐碎,在对《用字母表示数》教案的不断改进中,我始终不肯舍弃的便是情境。不管课的内容怎么改,我一直都在情境的创设上煞费苦心,想着怎样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在一起。情境创设起来了,但最后的教学效果却不如人意,而这样的情境看起来似乎也有些牵强。“怎样挖掘知识点,设计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课,突出用字母表示数简洁、概括的好处,才是本节课核心所在,情境创设只是辅助的作用。”这样一句话,点醒了仍是一年级思维的我。一堂课,不怕没有浮夸的外表,就怕没有深邃的灵魂。五年级应是理性思考的年段,课的设计,包含更多的应是理性的、发散思维。情境的创设是需要的,但却并不是最重要的。
二、 由要学生说到学生要说
《用字母表示数》在一开始设计时,我“精心”设计好了每一步,怎样谈话,怎样追问。甚至设计出了,学生沿着我的问题,只能说出那种答案。在我的“精心设计”下,我不断地要学生说,说出那个我认为最适合的答案,继而达到我的目标。教完回头一看,学生没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独占讲台。而学生似乎懂了,又似乎没懂。对学生思维的禁锢,让学生看似掌握,却呆若木鸡。一个问题问完了,有学生回答,但回答的是错的,台下却格外安静。难道就没有学生知道正确答案吗?很显然,不是这样。我想,我的情境创设的再好,亦步亦趋的问答,也会让孩子失去原本的兴趣,他们不愿意按照你的想法就这么“看似正确”的走下去。《新课标》提出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在对《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的不断改进中,我将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出,引发学生认知需要,在对数不清的多个三角形的表示上,引起学生的学习需求,冲破自身原有的认知经验,大胆说出用符号表达,从而调动起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迫切需要和兴趣。
三、 由教师讲到学生讲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有很大的欠缺,多,碎,杂,总结起来,就是不够精准、凝练,漏洞百出。戴主任说惜墨如金。教师的语言说出来要有一定的引领性,一定是核心问题,能够孩子指明方向,却又不会圈住孩子的问题。字母式的简写属于陈述性知识,在对字母式简写形式的首次教学中,我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编了首易于孩子记住的儿歌。虽得易趣,但却不得真正的内化,孩子的学习仍旧停于很表层的记忆上。在后来的研讨中,老师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对自己在这一块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多次修正。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将讲台还给学生。由教师说,到学生说,由教师说,到在学生引领下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你会发现,童言无忌,孩子说错了,自有孩子纠正,而教师说错了,那就是错了。你会发现,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别样精彩。
研讨的收获远不止这些,不管我能做到哪一步,但我知道,我的理念在转变,这样的变化,总是好的。一次的磨砺,促成一次的成长,不管结果如何,我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