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活动剪影>>教学感悟>>>>正文

相信每一位学生

发表日期:2015/12/17 7:33:55 出处:本站 作者:陶俊 有780位读者读过

相信每一位学生

吴楠

《金子》这篇课文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张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想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全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其中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

在教学中我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仔细挖掘教材,合理确定学习目标。

三年级是一个转折点,从低年级的以字词学习为主,一下子到句段的理解体会,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不适应的,因此教师要仔细挖掘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扶着孩子们品读词句,感悟文意。从始至终,我都带着学生走进彼得的生活,和彼得同喜同悲,同成功、同骄傲,这样拉近了学生与文章、文中主人公的距离。

二、从密切的生活联系感受真实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我们都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不可避免的,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被形形色色的观念影响着。这些观念左右着他们的成长,也真实的反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应该珍视这些课堂上生成的宝贵资源,积极组织引导,让它们“为我所用”,在思维的碰击中创造火花。

 初读课文第一部分,孩子们很容易将彼得和成群结队的淘金者混为一谈,认为他也很想“发财”。确实,这是人的一种本能,虽然这个理解超出“标准”,我没有否认。但是,老师应该马上引导孩子们将彼得和淘金者进行比较,发现他们有着本质的不同,让他们在课堂上感受了真实,提高了舆论导行的能力。

但是这节课,我依然存在许多不足: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在于我对学生信任度不够,没能真正放手让学生去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作为刚工作第二年的教师,总觉得自己有点畏手畏脚,不敢放心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悟,教学似乎还停留在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分析学生听,对于学校提出的“淳真课堂”的理念并未做到真正落实,并未做到真正信任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灵活采用诸如“抓关键词”“以读促悟”“引导想象”“前后对比,探究原因”等方法,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努力开放课堂,关注教学生成,追求高效语文。多给学生点信任也许我们会收获更多。一定要相信每一位学生,相信自己的学生他们能行,现在他们已经渐渐长大,要放手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学,去想,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