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淳真园地>>读书节专栏>>>>正文

呐喊“重习惯”

发表日期:2009/9/7 14:03:53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948位读者读过

呐喊“重习惯”

                  ——读《科学教育与相似论》有感

      侯龙英

   一直以来教育教学上都在讨论、研究“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问题”,从理论到实践 ,许多先人典型事例多多。我也看了许多 ;学了许多,但现实中仍旧存在许多辣手的新问题。不奇怪——教育是终生的,但教育方式不等于终生不变的。因为教育是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而改革出新。《科学教育与相似论》一书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点明了一条“以教育跨越式的发展迎接挑战”的新思维、新思想、新路子。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教育要走在前面,首先是教育培养人的问题要旗帜鲜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不在是遥远目标,是教育当前必须达到的要求!为此刚出台不久的“新课标”。它与《科学教育与相似论》在理论上一脉相承的。本书作者在阐述科学教育的主题时,较详细地介绍了有关科学(认知心理学、脑科学思维科学等)的新进展。作者对“相似论”与科学教育间关系的阐述构成了本书的一大特色;另本书在列举“相似论”在教改实践的运用更是又一大特色。其中《教改实践——相似原理与“五重”教学法》使我受益匪浅。“重情趣、重感情、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正是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吻合的。

      下面我就书中的“重习惯”结合“新课标”具体谈点自己的想法吧:

       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基本素养”指“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学语文的能力;“提高”语文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促进”全面发展。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对此,我理解为语文学习是一个培育、培育过程,在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基本素养”。对“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没有作具体说明,但在每个年级段都有明确的侧重点的阶段目标:1——2年级“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3——4年级“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5——6年级“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就是说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遵循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桥梁,没有这座“桥梁”又如何实施完成课标呢?

    历来古今著名教育专家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另一说为“习惯之为常”)。墨子则提出“素丝说”,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毕)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孔子认为,儿童时期通过教育养成的良好品质与习惯,犹如天生自然一样。与之相关,墨子提出了要选择适当的教育,慎其所染,选择所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道出了儿童教育的真谛:“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以良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儿童教育最核心的任务。儿童时期既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期。基础教育的基本含义之一,就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努力形成健康人格。

    那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任何遵循课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  习惯培养的“微观”性,坚持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小学语文共12册,每册都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学。每个学年段的学习习惯培养要求虽然不同,但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首先应该重视从每学期的第一课时开始,认真上好,把这一教学当作“习惯篇”的教学,走好起步。在后面的平日教学中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譬如:二年级下学期的“习惯篇”主题是“勤查字典”“主动识字”。在开学初的语文课上引导学生通过看图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和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意在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学生有最初的学习习惯主题认识,在我后面的教学,即平日的每个环节中习惯的训练就能较好地配合。二年级以识字为主,到了下学期对字的记忆与理解都不是老师一味在课堂能左右得了的,那么就要靠家庭作业和平时课外阅读让学生查字典主动识字,从而扩大识字量。坚持不懈、久而久之查字典主动识字习惯就养成,我想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定能带来好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编张庆老师在一篇文章说道“语文教学要把着力放在加强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作文等训练上,放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素质上”“小学阶段要让学生高质量地掌握2500个常用字,并经常注意纠正错别字。每次练习写字要让学生检查一下自己的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做到姿势不正确不动笔。要把练字贯穿到写字的实践活动重去,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他在文章中还谈到阅读作文等教学的习惯培养。张庆老师虽然谈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但由此折射出来的思想理念却是深遂的,有着极强的普适性。我的理解无论是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还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都需要我们老师“重习惯”的培养,在习惯的培养中变老师让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习惯培养的过程是教会(帮助)学生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样习是学生的事(友善用脑中说到的)。

2、  习惯培养的长期性,注意忌烦戒躁,持之以恒。良好的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现代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加工的深度越深,复述的内容与重复操作的行为越精细,乃是短期记忆转化的主要关建。由于长期不断地重复进行相似激活、相似匹配、相似运动,促使认的认知行为实现“易化”、“习惯化”、“敏感化”,同时使外显学习、外显认知与内隐学习、内隐认知互相转化。从而出现“自动化”。举个例子吧:邓亚萍能在0.3S左右的时间内,判明对方来球的性质,并做出准确有效的反击,这就是她长期坚持艰巨训练,经过重复的相似动力定型的结果。同样我们许多老师走进课堂说话能出口成章,滔滔不绝,但也不是课前一定先说一遍不可的。尤其是课堂上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老师能临时发挥自如。这就是“自动化”的习惯反应形成的,是长期实践、多次相似重复运动的结果。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蹴的,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严格认真,一丝不苟,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比如:写字,小学生一入学就要严格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并严格训练描红、仿影、临写。一开始学生写字比较慢,写字姿势也不稳定。老师通过反复的严格的训练,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写字姿势才渐趋规范、定型、写出的字渐渐“入体”,写字的速度也渐渐加快。大家还记得:苏教版语文教材实验期间,我们淳化小学通过六年的常抓不懈:写字、读书习惯。学生普通一手漂亮的字,朗读更是漂亮,让现代专家和来我校听课的老师大为赞叹。回到我们今天的教学习惯管理,由于我们的老师个个都有不甘落后的工作态度,学生被我们布置的作业忙碌着、被老师的敬业爱岗行为重复感化着,中午有学生在校园打闹吗?安静得很!如果我们的老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作我们平时管理班级、管理学生作业完成那样,从写字、识字、读书、作文等仔仔细细、同心协力、常抓不懈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教的轻松;学生学得也会愉快。我们怕就怕,你抓我不抓,我抓他不抓,学生在抓与不抓的空隙中变为“二重性”。明白点,习惯有好也有坏,既有使认受益终身的好习惯;也有贻误终身的坏习惯。好习惯不能长期坚持,那势必就会由坏习惯取代。这样例子举不胜举。因此,我们老师要提高认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从眼前抓起对自己的教学有益;从长期抓期对学生的成长有益。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当前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目前进行研究的“优善用脑”过程中,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等,就放松了对学生常规的要求,学生坐着乱插嘴、学生发言没有耐心听、与别人合作讨论时总是咄咄逼人、完成作业马虎等不良习气逐渐显现出来了,影响了课堂学习的效果。这些显现出来的现象不得不引起大家高度重视!因此,我想对自己不断大声呐喊:在教学生学这、学那前一定记住——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