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淳真园地>>读书节专栏>>>>正文

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发表日期:2009/9/3 10:02:58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980位读者读过

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江宁区淳化小学    张春花

我从83年开始从教,至今已有二十六年春秋。回顾过去的二十多年,所以教的班级成绩绝大部分名列前茅,从来没有排过倒数的行列,我想这也缘于我出了名的苦干精神与负责精神所致。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今年的期中镇抽考,全校五个六年级,我所教班级语文意外亮起了红灯:是我忙于其他事务,对教学精力投入不够?不是!是自认为是老教师,有经验,教材没有钻研?不是!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笨?现在多独生子女,家庭重视,现代科技发达,学生与过去相比见多识广,显然也不是……

一连多天,心情烦躁、郁闷,也常自言自语:现在的学生是怎么了?题目稍微变一下,或出一个学生没见识过的教师没讲到过的题目,他们马上就会如临大敌,就会束手无策,就会放弃不写,不然怎么一道简单的“看到什么事物想到哪些成语”这样的题目竟会有七八个不写呢?唉,真是越教越感觉不会教了。虽然有时也自我解嘲: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总得让别人冒冒尖吧。但心里其实还是挺难受的。

在自我安慰之余,始终有一个问题在困扰着我:我过去一直就是这样教的,现在仍无半点偷懒之嫌,过去能教出成绩,现在为啥就不行呢?

今年寒假,我从学校借来一本书,这本书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老师王晓春编撰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春节期间,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津津有味地啃起了这本书。“啃”完以后,获益非浅。

感悟一:医生越老越香,教师愈老愈臭。

医生缘何越老越香?因为人家凭的是专业技术,专业技术这种东西越研究越深,经验越多越好,这是一种智慧,年龄不会磨损它的价值,所以医生这个职业,白发是权威和经验的象征。

教师为何愈老愈臭?很多教师拼的是体力,教师对学生有领导关系,对学生有威力,教师 工作中更多的像个“官”,他们主要靠手中权力而不是自身水平来工作,工作中很少去研究,即使到老了,专业技术水平却不见提高。

是不是所有教师都愈老愈臭呢?非也。教师年轻时,在卖力气干好眼前活的同时,要不断地去研究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科学亲近,做作 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让教师也来个愈老愈香。

感悟二:面对问题要探究

王晓春老师在点评黄玫瑰老师的案例《爬树风》时这样说:“要搞好教育,前提是教师自己心理要健康。还要有科学精神,有研究心志。经验告诉我们,人有研究心志,他晃会向研究对象发脾气的。”“许多老师遇到问题,只会自我中心地想事情,说的话全都是他自己的感觉,立足点从来不会变一变。”由此,我又想起了我班期中考试的情况:全班至少有七八个同学连基础题看到什么想到哪些成语这些简单的题目都没写,有的甚至作文都没写完时,自己火冒三丈的情景,自己当时心中想到的只是这个班级当时分的生源不好,学生语文基础差;现在学生笨,没做过没见过的题目就不会,太笨了;家长不过问孩子的学习等等。这在王晓春老师看来,老师应为自己“制造敌人”,让自己站到了学生的对立面上去了。现在想来,心中真是惭愧,这就是自己的不聪明之举,如果当时自己心态好,冷静地去探究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为什么将这些基础题空着不写?作文为只会自 以不写完?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回答我的:我先做作文,想等作文写好再来写这题的,结果没来及写。另一个作文没写完的学生对我说:我是先想词语的,结果写作文时间不够了。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没有一个学生是二百五,愿意空题不写,愿意自己得低分,愿意成为老师眼中的差学生。当教师探究出事情真相后还会恼羞成怒吗?还会责怪学生、家长、怨天忧人吗?还会为自己树立敌人吗?

所以教师遇事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能够多角度地去探究问题,这样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感悟三:批评不是研究方式。

当我拿着期中试卷掩不住怒火走进教室时,全班静得鸦雀无声。此时的教师是声色俱厉:“教了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班级……”全班毕恭毕敬挨过批后,教师又把几个考得特差的学生拎到办公室受训。教师心里的怨气得到了发泄,可对学生,对教学有多少帮助呢?现在看了王晓春老师点评的案例《找骂了》后,心中充满了自责。王晓春老师说:“批评并不是一种研究方式,您见过一个‘批评’天气的气象学家吗?批评最多是一种带情绪的管理方式。当你不知道某种事物的真相的时候,批评它,只能进一步掩盖它的真相,而不会使真相显现出来,换句话说,批评一个事物,并没有使你对这个事物加深什么认识,批评半天,你也没学到什么。”

是呀,没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情绪化的教育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最大障碍。王晓春老师说得对,我们的老师不是没有研究的功夫和精力,而是没有研究的习惯,老师们更习惯于“教育”孩子,要知道这种批评式的教育会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世界也在每天上演着不同的故事。我们老师每年所遇到的也是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经历,不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遇到事情不能用老一套思路,老办法,每一件事情都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解决模式,教师遇到问题不应先问“怎么办”,而应先问“为什么”,遇事假设多种原领导,这是教师的基本功,只有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也才能用智慧与启迪智慧,用心灵去感化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