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小学课改方案
发表日期:2010/8/31 20:55:24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984位读者读过
淳化小学高效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2010.8
一、方案实施背景和意义
当前,全区上下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高效课堂的改革试验,具已有一定的绩效显现。结合区教育局和教研室精神,我校自上学年开展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和预习案的推广试用。经过一学年的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师生开始适应这种互动的教学模式,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多元、个性、适性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焕发出自己生命的精彩和灵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同步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为更好地推动两项工作的开展,使高效课堂改革深入进行下去,制定此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学习领悟课程标准,提高师资培训效能。
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突破学科中心瓶颈。
实现课程目标整合,变革学生学习方式。
提升学校特色品位,注重亮点研讨辐射。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深化教育科研机制。
探索评价方法改革,促进课程改革进程。
三、组织机构
组长:徐存杰 副组长:李小兵
组员:年级主任+核心团队:
语文 : 蒋劲松 程建霞 张春花 邱巧玲 陈娟 董书梅
数学 : 苏正飞 丁其贵 薛小娟 祁诗瑞 丁正轶
英语 : 刘文 王华 孙伟
四、课程实施主要内容
(一)小组学习的开展
1、小组的构建
过去一学年,全校小组的构建已有一定经验,部分班级也出现反复。本学年,教师仍然依据尊重学生、遵照自愿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自愿结合”的原则进行分组,一般4至6人为一组,每小组设正副组长各一人,明确帮扶对象,确定每一成员的职责。学生座位可以条形摆放。
此项工作由各班主任负责,各任课教师协助完成。
2、小组长的培养
过去的一学年,各班各年级小组长的培养不是很均衡,组长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反映在各小组在自主学习组织当中的差异性。此项工作当中,班主任即时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年级组定期进行组织培训(一月一次集中培训,解决小组长碰到的问题,并做好相关记录)
3、小组学习的评价
前一学年,经过各任课教师的摸索实践,结合学校制定的评星标准,已有了一套自己的评价体系,实践当中,评价的主体要多元,评价者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评价对象可以是学生评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或小组互评。2、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既要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更要对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合作态度、投入程度、纪律情况、互帮互助和准备情况进行评价。3、评价要突出小组集体。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4、评价要激励。要注意以小组中不同学生的基础,追求“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评价境界。
改过去分量分项评星为综合性打星,即任课教师每节课即是对各小组进行综合性打星,当天汇总出“五星”、“三星”、“一星”小组,班级一周一汇总,上班级展墙,年级组一月一汇总,上学校展墙,全校一学期一汇总,照片上展板,以此激励小组,具体内容见附表。
此项工作由任课教师、班长、班主任、年级组、教务处共同完成,分别负责当堂、当天、当周、当月、当学期的星级汇总。
4、小组学习的组织和时机
组织
1、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做出指导。要使小组合作顺利进行,光靠学生的能耐是不够的,毕竟小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还处于相对较低状态,因此,教师指导不仅不可缺少,而且占主要地位。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合作进行并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2、是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式倾听。尊重每一个发言者,要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人既是倾听者,也是发言者。让学生掌握一些主动倾听的技巧,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通过相互启发,相互吸收,相互补充,相互纠正,知识也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深化,学生群体的智慧也得到充分的发挥。3、是发挥组内评价作用,强化合作意识。合作学习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的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4、适时把握学习时机,小组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组织,让学生有所归属,激发其竞争性和团队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时机
1、在学生进行新知预习时,通过小组合作,使每一个人掌握基础性的要求;2、在进行知识探究时,学生独立思考而不能时,用集体的智慧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3、在学困生的辅导时,通过组内互助,组间竞赛,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力;4、在培养团队意识时,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目标达成中凝聚感情和集体荣誉感。5、在主题活动时,特别是艺体课中,通过组间竞争形成活力。或把相同素质的学生进行分组,便于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二)预习案的运用
为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减负增效提质,学校从上学年在五、六年级试点了预习案的运用,取得了一定成效,现从本学期开始继续推行预习案的运用,现就预习案的编制和使用提出以下规范要求:
1、预习案的编制要求
(1)预习案开展年级仍就定在五、六年级,科目为语、数、英,各科目以守整的一课为单位编制预习案。
(2)预习案内容大体包括“我的目标”、“我的收获”、“我的疑问”、“课堂交流”和“我的资料”等板块组成,各备课组和学科教师也可适当增减相应板块,更好地适应学生学情。
(3)各科预习案制作必须连续、有序、要求打印稿,注明编制者,适合学科进度、具体学情,根据各科学习内容的多少,难易程度来确定预习内容,以中等生能接受为标准,保证学生自主完成率。
(4)预习案的编制由教务处统一组织,五、六年级各备课组具体负责分工制定,统一进度,并由相关人员审核签字后交由文印室印制,具体审核人员:五年级语文:蒋劲松,数学:丁正轶,英语:王华。六年级语文:董书梅,数学:苏正飞,英语:刘文。
2、预习案的使用和管理要求
(1)各备课组在安排集体备课活动时,要制定本组学期预习案编制计划,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分工合作,确定专人准备。
(2)预习案印制好后,由备课组长领后交至各任课教师提前两至三天发给学生进行预习。
(3)教师在上课前一两两天,对各小组长的预习案进行批改,了解情况,并让小组长对组员进行批改,及时反馈。教师还要不定期对学生进行抽改,以掌握学生完成情况。
(4)在教师、组长检查,批改预习案的基础上,每节课开始,教师要用部分时间带领学生共同回顾预习案内容,对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
(5)各备课组长要及时整理本组预习案相关电子稿和文字稿资料,各任课教师在每一单元教学完成后,及时将学生的预习案收集部分交至备课组长统一装订,并对学生完成预习案情况进行评优罚差。
(6)各备课组要在集体备课中,认真组织讨论,交流课堂教学中预习案的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并形成我校预习案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