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发表日期:2014/5/13 12:39:50 出处:本站 作者:36551 有873位读者读过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明白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孩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孩子,却有着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个新手辅导员来说,如何正确对待全体队员中存在的“特殊队员”这一群体,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文是以新教师的身份结合自身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特殊队员”的“特殊问题”来试析如何对待“特殊队员”。
【关键词】特殊 对待 师爱
我担任少先队中队辅导员工作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从校领导手中接过聘书的那一刻起,自己就一直在思索,中队辅导员的角色到底如何演绎,如何让队员们在少先队这个全新的领域获得进步,得到成长。我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与努力。
作为辅导员要时时处处注意队员的差异。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许多差异。因此,中队里不可避免存在了一定量得特殊队员。什么是特殊队员?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其实,所谓“特殊队员”是指在思想、行为、心理上不同于一般队员的个体。由于上述的差异,他们在学习上往往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习惯,这些队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人格格不入,因而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作为中队中的一员,他们却和其他队员一样都需要关爱。因而在对待这群特殊的群体时,要善于掌握实施特殊的爱的尺度和艺术。
我们的队员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他们所犯的一些错误,大多是由心理造成的,而不是道德所致。所以作为教师,作为中队辅导员,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理解、善待这些特殊的队员,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那么如何对症下药呢?我认为首先要分清特殊队员的种类。
第一,由于自身原因,而造成学习与生活上存在着障碍的特殊队员。
一些“特殊队员”是由于上课反应较为迟钝,导致其对于一些知识的掌握存在着困难。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较为缓慢,久而久之,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使他们逐渐跟不上班级的教学进度,成绩普遍都不是很好。
第二,由于家庭环境原因,而在班级纪律上存在着障碍的特殊队员。
由于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使班上学生的家长大部分都是双职工,甚至有一部分家长是双双外出打工,家长就把孩子交给祖父母隔代养育。在一些这样的家庭中,由于祖父母对孩子极为宠溺,使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致使他们在班级纪律上逐渐存在着些许障碍,使他们成为了班上的一群“特殊队员”。
第三,由于家庭变故,而在个性上存在着障碍的特殊队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逐渐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对孩子们的成长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像家庭暴力,单亲家庭等这样的问题,都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发展遭到严重的打击,使孩子的性格会变得更加内向敏感,从而导致他们在与人交流上存在着很多问题,成为了班级中的“特殊队员”。
爱优秀队员容易,爱“特殊队员”难。关爱特殊队员,需要中队辅导员的宽容、理解、欣赏。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石头,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
教育,最重要的是师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和精髓。教育名著《爱的教育》一书对“师爱”有这样的描述:“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教育,要因材施教,针对学习者的智力和非智力等具体情况,实行不同的教育。陶行知说过,教育,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归根结底,所有的教育都是爱的教育。关于如何进行爱的教育,我在教学中根据这样一些故事总结了几下几点:
一、重视,了解
【案例】在我们中队,就有这样一名“特殊队员”张某。张某平素反应较为迟钝,一句话平常人只要听上一次就可能明白,可是对于她来说,要说上几遍甚至十几遍才能明白。平时,张某虽然看上去听课做题都非常认真,可是做出来的练习,仍然是错误连连,由此可见他对所学的知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于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特别关注他。随着对张某的了解越来越深,我发现由于其自身记忆力低下的原因,张某对知识点的掌握存在着很大的障碍,不懂的知识点是越积越多,使其对目前的学习越来越困难;而且由于其成绩较差,导致张某的性格也较为内向,小脸上很少露出开心的笑容,上课基本都不举手。了解这些后,我就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其降低了教学要求,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讲起,使他掌握最基本的读写,并尽量保证读写的准确率;此外,还增加对张某的辅导时间,让张某一有不会的问题就来进行询问,并且耐心地就他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让她不仅对知识有更进一步的掌握,也使其有被重视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张某的读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一次单元考中,他的默写全部都没有错,而且还考了一个中等的分数,于是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张某。当我说完他的成绩后,我看到了张某的脸上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而且在日后的学习中也更加认真仔细了,举手提问也更加积极了。
二、表扬、激励
【案例】我们中队也碰到了这样一个队员——王某。由于父母亲工作比较繁忙,王某平时都是由其爷爷奶奶进行养育,爷爷奶奶对王某也是非常溺爱。在家里只要王某提出的要求,爷爷奶奶都是尽其所能满足,从而造成他在学习和生活上养成了什么事都要照着他的习惯来做,脾气很是暴躁。记得刚开学不久,就发生了这样的事:王某的家庭作业连续几次没有按要求完成,并且有很多错误的地方。我对其进行了批评,没想到当场,他就与我发生了言语上的冲突。而且,从那以后,王某上课时,也是爱听不听,对班级纪律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通过上述事件,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经常观察王某,发现他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而且脾气较为暴躁。根据王某的家庭环境以及王某的性格,我尝试着以赞扬作为沟通的手段,和王某进行一对一的聊天,获得他的信任后,在逐渐深入的沟通中慢慢帮助他改变其一些不好的习惯。有一次,在询问班级上谁没有交作业时,发现王某已经好几次没有做作业,但是他却仍然在课堂上强调自己做了作业,只是找不到了而已。于是,我没有当堂说王某什么,只是告诉他,“你说作业完成了,那老师相信你是真正做完了作业,可惜作业丢了。你花了那么多时间做作业,字写得又那么好,丢了多可惜啊,你再找找把作业找出来给老师,好不好?”在课后,我找到了王某,和他坐下来一对一的聊天,并且就他以前的作业进行了表扬,告诉他为什么要做作业的原因,使其明白做作业的重要性。在下午的时候,我果然在我的桌面上看到他那写着工工整整的语文作业。我在事后反思,如果那时我当着全班面认定王某作业没做的话,依照王某的性格,肯定会在班上闹起来,使班级纪律更加恶化,导致教学不能正常进行,因此,对于那次事件,个人觉得这样对王某的方式还是可行的。当然对于孩子来说,不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的事,因此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应该时刻提醒队员们,尤其是像王某这样的“特殊队员”,根据他们的性格,采用不同的手段委婉地进行引导。
三、信任,关注
【案例】有一个队员吴某,在小时侯曾经亲眼目睹了家庭暴力,受到了严重的惊吓,造成了在个性上存在着些障碍。在刚接手这个中队时,我发现,吴某在课堂上基本都不举手,有时被我点名起来发言,也是一语不发。一开始,由于吴某的成绩不是很好,我想单独把她留下来进行课外辅导。但是在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时,我发现吴某很容易受到惊吓,经常说着说着就没声音了。
后来,我在了解了吴某的家庭背景后,仔细思考,觉得像吴某这样的孩子,由于缺乏内心的安全感,已经使她在学习和个性上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于是,我觉得应该要先让吴某重新产生对于他人的信任,才能使其在学习上及其他方面上有所发展。从那以后,我经常在课间、课后以及班队活动中,关注吴某,让吴某相信我是真心想帮助关心她的,慢慢她也开始有所改变。例如,在一次班队活动中,吴某参加了中队的合唱队,并和其他队员一起演唱了一首《爱在人间》,虽然看得出她的胆怯、羞涩,但她还是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表演。我感到特别欣慰。就这样,我惊喜地发现,吴某在课堂上渐渐开始主动举手了,而且回答的准确率也是挺高。在下课后,还积极地和其他队员一起探讨课堂上的内容,由被动地去接受学习变成了主动地去研究知识。这让我明白:在中队建设中,辅导员的信任和关注是队员成长必不可少的添加剂。
四、各科教师齐心协力
【案例】我们中队还遇到了这样一位队员,当其他队员都坐在座位上听讲时,他却趴在桌子上做其他事;当其他队员积极为中队活动进行准备、排练时,他却在一旁到处乱窜,老师说也说不好,就是不听你的,甚至在上课的时候随意在教室走来走去,即使老师这次制止了,过一会儿他又会四处走动,没有一刻是不动的,从上课到下课,他一直都很忙,但忙的都是跟学习无关的事。作业他是经常不上交的,刚写几个字本子就会被他弄得皱不拉几,咱们中队的队员几乎都被他打过,考试也都不理想。每次没有办法请家长来时,听到父亲的唉声叹气,看到母亲的眼泪,只好反过来安慰他们。这是一个令人头痛的孩子,对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听之任之——有时影响到教学无法正常进行;重点教育——可是要教育那么多队员,辅导员的精力是有限的,到底该怎么办?
这就让我想到了在一次外出听课中所遇到的情况:那是一节二年级的课,老师多次表扬一个学生:“看,他坐的多好呀。”(其实不如其他同学);“看,他读书多认真啊!”(其实他在边玩边读书,老师把他手中的笔拿开时他还瞪了老师一眼,不过还是静了一会儿。);“他今天发了好几次言了,我们是不是该鼓励他?”(其他孩子给予热烈的掌声,他却是爱理不理的样子。)……下课后,我向校长询问,为什么老师多次表扬这个学生,校长高兴地说:“今天他的表现确实该表扬,你不知道,他是我们学校里最特殊的孩子了……只要稍不留意,他就会惹麻烦。”我问:“作为辅导员,还要教其他队员呀,怎么顾得上时刻看着他一个人呢?”“对待这样的队员,不是辅导员一个人管,而是所有任课教师共同帮助他们,教育他们。我们要求每一个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规范他们的行为,课间和中午休息时,我们都安排了任课教师包括校领导值班,轮流看护他们,对他们的特殊行为及时引导帮助,同时,每个星期都会安排他们进行一次心理辅导,就像这个孩子,现在要比他刚入校时的表现,不知要好多少倍呢。”
我觉得校长的话言之有理,在中队中遇到这样的队员,光靠辅导员一人肯定是不行的,还需要其他教师的团结一致。于是,我针对我中队的这名“特殊队员”的情况,集合了其他任课教师,就如何改善他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办公室召开了一次会议,大家共同探讨研究了一套方法,试用了几个星期下来,发现真的有效果,最明显的就是在学校的一次校歌比赛中,他不仅没有捣乱,反而帮助我完成了演唱队形的排列,他意识到自己是中队里的一员,事后我当着所有队员的面表扬了他的进步,并将这件事告诉了其他任课教师,大家都很开心。通过各科教师的同心协力,使该队员改变和克服了以前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意识到团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有多重要。
以上是我在初入辅导员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我的一点解决办法。
苏霍姆林斯基就认为,搞好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儿童,他说“……必须了解儿童,了解他的精神,体会他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小心翼翼地去出动他的心灵。”我认为,这句话尤其适合对于“特殊队员”的教育,“特殊队员”的心灵更加柔软敏感,作为他们的辅导员,我们要更加仔细耐心地去引导他们与中队共同进步发展。
让我们多多的聚积爱心,然后把它倾注在这些特殊的队员身上,用特别的爱为这群“特殊队员”撑起一片广阔的天地,让它给我的少先队中队辅导员工作写下最美的注解。
【参考文献】
1、戴玲:《如何对待这个特殊学生》,《中小学管理》2002年第10期;
2、夏红梅:《让他变得不再特殊——特殊学生个案研究与思考》,《教育科研论坛》2010年02期;
3、王惠:《以长束短育学生——特殊学生的个例分析》,《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4期;
4、李显明:《特殊学生的分析与教育引导》,《科技信息》2010年09期;
5、王梅:《台湾地区基于特殊学生的回归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启示》,《卫生职业教育》2010年12期;
6、桑培虎 苏德良:《浅析体育教育对特教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成才之路》2010年10期;
7、吴汝萍:《与儿童相伴是幸运的》,《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8、李芙蓉:《班主任如何做好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