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活动剪影>>教学感悟>>>>正文

漫漫“磨课”之旅,始于足下

发表日期:2014/5/13 12:37:15 出处:本站 作者:36551 有616位读者读过

【摘要】本文是写笔者通过参加片级公开课展示活动而进行的一次“磨课”经历。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笔者从磨课的三个阶段着手研究,并就磨课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总结反思,使音乐教学效果尽快得到更好的提高。

【关键词】 磨课  年轻教师  提高  反思

 

“好课”,就像引领时尚的巴黎时装,它是时尚的风向,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给你启迪,会让你成为“追随者”,会让你发现流行的秘密并从而获取流行的密码。殊不知设计师在寻找创作灵感、设计细节等过程中可能经历了许多次的失败,但终于脱变而成为时尚。就像我们欣赏到的许多好课,它也是经历了无数次的磨练蜕变而成的。

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使教师对新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对学情的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实践不断丰富,教学智慧得以发展。磨课还能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

本学期,我们学校要承担江宁区的片级音乐公开课展示活动。我很荣幸的被学校推选在这次活动中进行公开示范课。这对于刚刚踏上音乐教学不足一年的我来说,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挑战。为了圆满的完成学校交给的这项任务,不辜负领导们对我的期望,提前两个月我就已经开始了精心的准备。从选课、备课、制作课件到最后一轮又一轮的磨课,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一堂“好课”真的是来之不易呀!教学设计写了有十几份,为了设计好一个教学环节,我写了改,改了写,一晚上的坐在书桌前反复思考,经常加班至深夜。这里面的苦与乐只有自己知道。虽然过程是漫长的,是艰辛的,但它将会成长我教学生涯中不可磨灭的一份珍贵的记忆。

以下,是我这次参加公开课的“磨课”经历及其反思。

一、我的“磨课”之旅。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备课设计。

我选择了苏少版小学二年级第四册第七单元的欣赏曲《小猫圆舞曲》作为执教内容。选择它是因为,当我第一次听到这首乐曲的时候,就很容易能联想到小猫活泼可爱的形象,音乐中诙谐、有趣的旋律变化也牢牢的吸引了我。根据教参分析,《小猫圆舞曲》是一首三拍子的管弦乐曲,由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创作,乐曲中描绘的是小猫的形象,分别由三个主题呈现,构成了一部复三部曲式。为了更好的熟悉作品,我把这首音乐存放在办公室的电脑上,一有空就打开播放它,同事还为我提供了一个制作精美的FLASH动画。美妙的旋律,流动的画面,我为这样的音乐深深陶醉。为了上好课,我开始研读教材,并在网上进行了资料的搜集。接着,我完成了教案的初设计,并开始了第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自信心满满的我,开始了第一次试教:

一、律动进入教室。

二、了解圆舞曲,引出小猫的形象。

三、聆听《小猫圆舞曲》,感受情绪,了解背景。

四、分段欣赏《小猫圆舞曲》,感受速度的变化。

五、以探讨方式揭题,了解作品结构。

六、完整欣赏,表现乐曲。

七、拓展欣赏《小狗圆舞曲》,结束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下来,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不断涌现。课后,校音乐组的老师们一起为我的课进行了探讨,她们都觉得整节课比较平淡, 整个过程有着比较大的逻辑性问题,不够清晰,似乎没有教学的深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气氛黯淡,学生聆听音乐缺乏主动性。整节课如一杯白开水,无味道可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可想而知了。

第二阶段:细细品味,完善方案。

面对着这么多的问题,一向自信的我开始慌了,怎么办?我开始进行课后反思,我对教材的把握、理解和目标的定位、设计是否已趋于成熟了呢?这节课的重难点到底该怎样确定呢? 在这节课中我真正想让学生了解什么?体验什么?提高什么?明确了问题,那就对症下药。我又开始重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起教案来。同时,花了几天时间对音乐的创作背景、作者的详细情况进行了再次查找。自己也在不断的反复聆听中熟悉音乐,从音乐聆听中寻找到更多的音乐的独特之处。经过一星期的课后反思和备课,教研组为我安排了第二次的研讨活动,学校教导主任蒋老师来进行听课指导。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过程的修改:

一、播放背景音乐《请你唱个歌吧》,师领生带着动作,律动走进教室。

二、聆听全曲音乐、感受小猫的形象。

三、分段聆听,配上图谱。

四、通过比较三个主题的速度变化,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

五、揭示课题、介绍作品结构,圆舞曲特点。

六、聆听全曲音乐,感知乐曲结构。

七、播放《小狗圆舞曲》视频欣赏,了解不同乐曲中圆舞曲的特点。

八、伴随音乐,律动走出教室,结束教学。

总以为,经过一星期的反思和教学设计,课堂的教学效果应该有所好转,可是整节课下来,除了内容丰富些外,好像效果也差强人意,原因在哪呢?下午,听课老师专门抽出时间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石老师首先提出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很多不足之处,大涉及到教学目标,小细致到各个教学环节。如,教师与学生交流时的语言贫乏,没有能真正进行彼此感情的交流沟通。 在选择像《小猫圆舞曲》这么有趣的音乐的同时,我们如何用语言去渲染它,描绘它,让学生在老师语言的的熏陶下,很快进入小猫舞会的意境中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同时,大家还指出:教学课堂上,孩子们不时游离于音乐之外,那是因为低年段的孩子你让他们一直坐在那儿听,他们是没有多大兴趣的,该年段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比较好动,而且喜欢表演,尤其像这首具有表现力的乐曲,我更应该创编舞蹈动作让学生一同加入,而不是一直用眼睛和耳朵去感受。大家还一起把教学中的一些环节做了大调整。我们的讨论从下午一直持续到晚上,我为有这样的一群教学伙伴而深深感动,我为身在这样的一个团队而庆幸自豪,内心的感激无以言表。

第三阶段:融会贯通,升华提高。

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的思路开始明朗而宽阔起来。理清了思路,确定了目标,设计好了环节。教学语言是我的弱项,为了使语言精致些,我临时阅读了几篇描绘小猫的文章,选择了一些优美的语言加以润色。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音乐中活泼可爱的小猫形象,体会到音乐旋律的诙谐、有趣,我反复设计课堂中的问题情境。经过前几次的试教,心中已产生了一种“课感”,为了能及时指导、修改,一星期后,教研组选择了“说课”这一形式,还邀请了美术、体育老师也加入了这次研讨,希望通过“艺术相通”,为我的这节课带来新的灵感和启示。我向大家开始讲述课的设计,可刚说完一句导语,就被蒋主任打断了,“不能这样表述,应该是这样的!”“教学语言过于罗嗦了,要简洁一些”!我一下子慌了,有着急、有愧疚、有疲惫、也有为自己的恨铁不成钢,“别急,慢慢来,我们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帮你抠。”就这样,大家仔细聆听着我的说课过程。一有不好的教学环节、粗浅的教学提问、不准确不精致的语言描述、不完美的课件出示,他们就马上提出来,并给于修正的建议。就这样,我们一边聆听,一边讲解、一边记录,终于有了一份凝聚大家心血的成功的教案:

一、律动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请你唱个歌吧》,师领生做着男生插腰、女生拎起裙角的舞蹈动作进入教室。通过律动找到参加舞会的感觉,带着美好的心情,融入情境之中。

二、乐曲初步感知

1、出示一系列生活中有关圆的图片,从而引出给人圆一样感觉的音乐。

2、聆听音乐引出小猫的音乐形象。

谈话:

(1)同学们,快听听,音乐中是谁向我们走来了?

(2)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呢?

3、揭示课题《小猫圆舞曲》。

三、乐曲欣赏

(一)分段聆听音乐各主题

1、聆听A段主题。

a:聆听A段主题, 师跟着音乐画图谱,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观察图谱,找出小猫的叫声总共出现了几次?

b:师生一起为小猫叫的地方加上声音和动作。

2、聆听B段主题。

a: 对比聆听A、B两个乐段,发现情绪有怎样的不同?速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b:再次聆听B乐段用旋律线来感受音乐的变化。(师画图谱)

c:学生跟音乐律动。(分成六小组,每组手拉手围成圈圈,随音乐绕着圆圈自由舞动。)

3、聆听A′主题。

a:聆听第三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

谈话:

(1)你熟悉吗?和哪一段相同?(师画旋律线) 

(2)完全相同吗?(出示第三段图)

b:听结尾处音乐(师用口型、动作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景),学生自己设计结尾处动作。

c:师生共同完成表演。

(二)完整聆听并表演。

四、拓展延伸。

欣赏《小狗圆舞曲》视频。(比较两首乐曲,感受不同音乐中圆舞曲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

1、总结圆舞曲的特点。

2、随着音乐,学生结伴律动走出教室。

二、“磨课”反思。

读懂了教材,读活了教材,也就有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关注了学生、关注了音乐,也就有了一节成功的好课。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我如鱼得水,各子目标在总目标的引领下环环相扣、层层落实。课堂上孩子们充满期待的眼神、关注音乐的快乐表情、纵情演绎音乐的投入之心,让我触动心灵。整节课,孩子们走进了美妙的音乐世界,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受,仿佛置身于真的舞会中,和小猫一起唱歌、跳舞,课堂气氛热烈而不杂乱。经过个体备课——小组评比——集体备课——个体反思再实践——集体交流——个体展示的多循环备课环节,公开课的展示活动终于落下帷幕。大家都说《小猫圆舞曲》是一节成功的“好课”尤其是青年教师能上成这样很不错了。可这好课来之不易啊。在历经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进行了5次之多的课堂教学“磨课”过程。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如蝴蝶出蛹。但又让我无比的兴奋与喜悦,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过程,让我体会到我的成长,体会到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蜕变。在这“练课”、“磨课”的过程中,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检验、校正教学方案,更多的是对课堂教学中的随机、随境、随情、随性的动态生成资源的合理挖掘和利用,不断增强自身应对生成资源的处理能力,通过面对不同的学生,去练就我们应对各种教学突发事件的百般武艺;通过反复地“磨练”,让我们既能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细腻地去处理看似微不足道的教育细节,又能及时地把学生思维的小溪顺利引入可以抵达大海的江河。     

好课是“磨练”出来的,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和提炼,在不断的课堂设计与课后反思中获得提高;好教师也是在“磨练”中打造自己的,只有在这不断“磨”,不断“练”的基础上,不断修改教学方案,积累教学经验,才能让自己逐渐打造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音乐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小学音乐教育》2010年1月、2010年3月,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办;

3.《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

4.朱辰虹:《磨课,让我成长》,《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2011年02期;

5.王晓华:《细磨教学策略,优化音乐课堂》,《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