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活动剪影>>活动剪影>>>>正文

淳小科研交流平台

发表日期:2009/9/16 13:45:53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769位读者读过

积  翔

(2008年第一期)        主办:淳化小学教科室

                                         (9月25日)

 

、研究背景

  1、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素质教育包括生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社会文化素质教育三方面内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学生心理品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品质之一。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必要途径。从这一意义上说,在小学阶段实施“小学生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和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它必须符合社会的要求和希望。现在不少国家在调整教育目标时都极为重视“使受教育者具备作为国家公民和世界一员所应有的素质。”其中思想品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首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既包括对认识活动有关的心理素质,又包括对认识活动起定向调节作用的一系列心理素质,如坚韧不拔的意志、较强的应变能力、良好的相容精神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这些心理素质既是研究、开发、应用新技术所必须的,又是使培养的接班人和建设者适应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社会所必须的。与之相反,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影响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因素:一是,孩子自身的因素,当代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小皇帝”,是温室中成长的花朵缺乏艰苦磨练的外部环境;二是家庭因素,某些家庭关系不良的影响,如父母不和、离异、继父、母虐待和家庭成员其它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三是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思想中存在某些偏差,教师教育方法不适当,作业、考试负担过重,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反差;四是社会因素,工业生产高度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不可避免地投射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以上种种,都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目前,小学生中已暴露出了许多不良的心理品质:脑功能失调,冷漠孤独、过度自卑、嫉妒报复、抑郁焦虑、希死心理等等。若不引起重视,势必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影响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我们从1996年3月起,进行了“当代小学生人格培养的研究和实验”,在常州市、武进市教科所的帮助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我们以此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推进了学校教师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改革,优化了学校管理。为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打下了基础,为提高学生素质打下了基础。同时,在研究和实验过程中,我们找到了一些人格培养的规律和方法,受到上级领导和群众、学生的好评。我们在“人格培养”的基础上进而开展了“当代小学生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和实验”。

二、研究培养过程和措施

    1、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从事心理品质培养研究需要学习心理学理论和教育理论。学校配备了《心理科学》《学与教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素质教育理论丛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等图书,要求教师阅读,并做好学习札记,收集心理品质培养的资料,相互交流传阅。

    通过学习,教师们对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等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就是能有意识地调节控制和发展自己的各种心理能力。因此,当代小学生心理品质培养的工作重点应该是:

    (1)由个别问题的矫治向整体发展转化。

小学阶段是养成阶段,重在塑造。小学生心理的一些不健康问题,如嫉妒、任性自私、自卑、娇气、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等,其实大多数属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在良好的环境和正确的教育影响下,会逐渐消失,即使真一些心理问题也是极少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主要就放在深入了解大多数儿童身以发展的特征,重在养成,积极地开展这方面的教育活动,致力于全体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使其潜质得到充分的挖掘发挥。

(2)由注重社会适应性向个体自主性转化。

个体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强调社会性,即适应性、规范性,更应注重个体性,即发展性、自主性。具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个体不断调整自我,去适应社会环境,顺应社会主流文化,同时要开掘发展个人的最大潜能,使人的价值得到完美的体现和发展,能自主地.创造性地去改造社会。而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中,强调的只是社会适应性,规范性,强调集体意识共同价值,要求孩子从小循规蹈矩,顺从听话,忍让克制,并以此作为评价孩子的重要标准。过于同一化,保姆式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性发展,扼制了创造力的萌发,其结果是集体失去了蓬勃向上的活力、生机。诚然,人是社会的人,但社会又是人创造的,脱离了人的发展的社会是不存在的,一个民族的个性发展是以无限丰富的个性为内容为基础的。因此,当代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在于求得孩子即时地适应生存,更在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人格的完美,潜能的发挥。

2、个案分析,制订实施方案

通过对各年级段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案分析,寻找具有个性和共性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和纠正的措施。例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呈现的特征不同,教育主题也要各有侧重。低年级学生对小学生活动充满希望与不安,主要要引导他们适应学校生活。中年级学生自我显示欲极强,最不安分,最“吵闹”,行为容易出偏差,重点应帮助他们改掉不良行为,使他们能顺利地发展。高年级一个显著的心理变化是性意识的觉醒,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培养健康的性格是至关重要的。一些家庭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只能感受到父母一方的爱,羡慕那些双亲健全的孩子,有时不免会产生自卑心理,性格内向,能力稍强的又暗中十分好强,以取得心理平衡。隔代教育家庭的孩子往往受到托养者的过分溺爱,娇生惯养,较为任性,不懂利理解和尊重别人,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好享乐,一不满就发脾气,常常缺乏耐心和毅力,依赖性更强,(父亲长期不在家,只有母亲照料的家庭情况了较近于此)。

    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学校心理教育的目标体系。从纵向来看,建立一套根据各年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及与教育要求相适应的系列目标:低年级着重培养学生乐观的性格,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年级着重培养学习兴趣,具有创新意识;高年级着重培养抗挫能力,学习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从横向来看,既要考虑到学生一般的.基本的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又要考虑渗透在各种各科教学中的具体的特殊的心理教育目标,既要体现出心理品质培养的共性与个性,又要体现出心理教育和方面以及其他各育各科教学目标相互结合中的整体性.协同性。主要采用观察法、榜样示范法、情境熏陶法、说服教育法、意志磨炼法。

    4、积极开展辅导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培养和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不能脱离人的实践活动。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和最经常的活动便是学习活动,基于学习理论之后的认识,我们把心理辅导纳入到活动中进行实施,如备课备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正确的交往;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调节学生情绪,保持健康心境等。具体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的:

    (1)加强认知教育,形成坚定的认知信念和认知准则

     良好的育人氛围能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我们把校园布置得四季芳草青青,花儿争艳,并在草坪旁树一块牌子“小主人,请别把脚踩在我的头上。”墙上刷着“走路轻轻,说话轻轻”。橱窗里,布置着心理健康的宣传画和一些学生的优秀事迹。通过这样的氛围建设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开展科技讲座,让学生了解前沿科技知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发奋学习,献身科学的精神。组织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下工厂,到农村,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我们还向学生介绍典型人物的事迹,如“少年李银涛”“稀世通才沈括的成长道路”等,这样不仅在他们心中树立了榜样,而且使他们懂得社会生活是复杂多变的,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做生活的强者。

   (2)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平时班主任就本班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如饲养小动物,栽种盆景,辩论、演讲、手抄报比赛,主持主题班会,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每周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校内组织的文娱体育活动,有:自然、剪纸、绘画、器乐、写作等。丰富多采的活动为学生展示特长和个性提供了场所,每个学生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能讲的讲,能写的写,能动手的动手。它使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为普通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提供建立自信多元发展的机会。

   (3)积极组织交往活动,拓宽学生的心理空间

    各班开辟了“一周目标”、“当家小主人”,开设了“悄悄话信箱”。当家小主人要负责一周的红领巾、卫生纪律检查,协助班主任处理班级问题,周一有施政治演说,周末工作总结。学生有内心话不便启齿,可以通过“悄悄话信箱”交流。学生通过参与班级管理,展示自我诉说心声,真正感受到班级里有股催人上进的气氛。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之间的联谊活动,让学生懂得待人接物要讲礼貌,与人交往要真诚。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我们组织小记者采访团到工厂、商店、政府机关去参观访问。学生在广泛的交往中感受时代脉搏,体验友情的美好,懂得协作的重要,锻炼了他们的社交能力,为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奠定了基础。

   (4)重视心理辅导与心理训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从1999年秋学期开学正式将心理辅导活动纳入了我们的课表,每两周一次,并且各年级段根据学生特点确定内容:一、二年级的主题是“走进校门”、“学习的快乐”;三四年级的主题是“送你一缕阳光”,“同在一片蓝天下”;五六年级的主题是“我是一只飞翔鸟”“我长大了”,辅导老师针对本班学生情况选择训练内容。如一位五年级班主任让同学作自我介绍时,有一部分学生是这样来介绍自己的:“我是一个很普通的学生,脑筋反应不快,成绩也不突出”。从他们的话语中老师捕捉到孩子心中的那一丝自卑感。追究原因,一方面长期以来老师一直以这孩子学习较努力,成绩不突出,来评价他们;家长也忧虑我的孩子长大有无潜力。成人简单的断语,逐渐磨平了孩子锐利、自信的一面,慢慢变得墨守成规,尾随人后了。这样的孩子怎能跟他们奢谈创造性呢?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就给同学们上了一堂《我能行》的心理辅导课。首先给大家讲藏族少年桑豆多杰在2000年第四次少代会开幕式上克服心理障碍讲话的事,其次,请“心理博士”分析桑豆多杰能为自己喝彩是多么可贵的品质,使学生明白,当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平凡.普通,甚至还在缺点,缺陷时,一定要鼓励自己说:行,我一定行。只要我刻苦努力,只要我能抓住每一个机会,就能取得成功。然后“心理跷跷板”,由邓亚萍赢球联想到自己成功了,将怎样为自己喝彩?由何伟的“六一”参赛节目被取消这件事分析:他该如何对待这件事呢?他还能再用“我能行”来激励自己吗?最后,填写“___我能行”。听了这一课,学生们如释重负,有位学生还回去高兴地告诉她的母亲,人的智商是差不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记性好,就是她的长处,因为她能背书总比别人快。母亲看到一向寡言少语的女儿居然回来教育起人来了,笑得合不拢嘴,第二天就高兴了向老师反应情况来了。

                                               

        

     

                                             (汤家英)

【事件】刚接手这个班时,当我拿起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一览表时,我不由头疼起来,成绩表上有一个叫刘正芳的学生,语文12分,数学7分,英语22分,三门加起来总分都不及格。这会是一个低智力儿童吗?

开学第一天,我就发现她课堂上从不举手,也不发言,眼神也有点游离,就像一块雕像一样坐在后面,让人很容易忽视她的存在。课后,我就把她喊来办公室,对她的语文成绩做一个大概的了解,结果,四年级的她竟然连汉语拼音都不会,声母、韵母认不到一半,连最基本的四声都不会,学过的大多数汉字都不认识,气的我将书重重地摔在了桌子上,“啪!”一声重响,无意中我发现刘正芳竟然双手抱头躲到了一边,我惊讶的睁大了眼睛:她究竟是怎么了?我走上前去,想看看她在干嘛。她见我上去竟然又往后退了一步,她怎么会产生那么大的恐惧?我把她的胳膊从头上拿下来,发现她竟然哭了!我问她怎么了,可她闭着嘴巴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地淌眼泪,我的内心更不平静了。

【探因】眼前的她就像一只受惊的小鸟,此时,任何伤害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疏忽,就会让她顾逃离的远远的,紧紧地封闭自己,我试着安抚她,让她平静下来,把她拉近我的身边,亲切的与她交谈。听她说话,我才发现她的发音有些奇怪,细细小小的,就像是憋着嗓子在说话一样,她不能够很熟练地控制自己的声音,而且,说话有些结巴,一句话有时都说不完整,说话也不够自然。这很明显就是长久以来不常说话的后遗症,可见她平时缺少与人的交流。

从学生那儿也证明了,刘正芳几乎不和同学们说话,平时都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在班级没有一个朋友,她似乎就是班级的局外人。同学们也不管她愿意不愿意总喜欢拿她的文具用,她从不向老师汇报。

我来到曾经教过她三年级的语文老师那儿,想问一问有关刘正芳的情况,得到的答复是:刘正芳平时行为习惯很好,至于学习,你就不要操心了,操心了也没有用,她的基础实在太差了。

是什么原因致使刘正芳成为这样一个被人遗忘的孩子?我决定进行一次家访。来到她就家,发现家中只有她一个人,对于我的到来,刘正芳感到非常的意外,甚至是有些受宠若惊,她手足无措地站在一边,从她那又惊又喜又怕的眼神中,我猜测大概从没有老师对她进行过家访吧。通过交流得知她父母长年累月在外面奔波做生意,根本无暇顾及她,就将她交给她姐姐照顾,姐姐负责她的一日三餐和生活起居,可是她姐姐已经出嫁,虽然就在隔壁,可家中平时就是她一个人。

从她家出来以后,我内心很复杂,一方面为刘正芳一个人的生活感到痛心,一方面又为她惋惜,同时更是对她父母的无知及残忍感到愤怒。她的父母可真是糊涂啊,做再好的生意,赚再多的钱,也换不回女儿的健康成长啊,姐姐对她再好,也比不过父母的爱啊。在她最需要家庭的温暖时,没有人对她嘘寒问暖,在她作业遇到难题时,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她,在她生病躺在床上时,身边没有一个人照顾她。没有人问她的感觉,竟然有这样的家庭啊!!

她就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向她这样从小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有很多,留守儿童们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也较差。他们此时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主的理解与认识,因此也带来了相关的一些烦恼与冲突。而面对学习生活中的烦恼,留守儿童们需要倾诉的对象,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这些问题。由于父母在外,这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使他们有了烦恼也没地方去倾诉。当他们看到自己身边的同龄孩子能够充分享受母爱或者父爱时,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解决】我不想就这样放弃这个孩子,这样等于毁了这孩子的一生,我要帮组她,让她重拾信心,找到自己的位置,让她不再自卑,不在害怕。

首先,让她感受到“爱”。有老师对她的爱,有同学对她的爱,也有父母对她的爱。我将自己的手机号码给了她,告诉她有不懂的问题可以问我,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我,我关心她,爱护她,每天挤出时间来给她补课,我找来一年级的语文书,从汉语拼音开始教她,办公室里面有曾经教过她的老师都劝我放弃。我不听,依然执着地教她。课堂上我鼓励她举手发言,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会留给她,虽然她发言时有些结巴,声音还是细细小小的,但是我都会示意同学们耐心听下去,并给与恰当的评语,表现好了,我会示意全班同学给她掌声。我联系上了她的父亲,告诉他,家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重要性,我让他看到刘正芳的进步,最终刘正芳的母亲回来了。现在的刘正芳穿着整洁干净,笑容明显多了。

其次要让她融入班级这个集体中,成为班级的一分子。班级实行了岗位责任、班级管理制,将班级划分成若干小部分,每部分都承包给学生,由他们负责其整洁。我特别留了个窗户给刘正芳,每天同学们都在打扫着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结果她的窗户总是最干净的,我发动同学们向她请教,向她学习。这不仅重新建立起她的自信心,同时也将她和同学们推近了。

【成效】她一点一点地在改变了,有一天,她自己主动捧着书来到我办公室,对我说:“老师,我来背课文。”听了之后,我很开心,没有想到她背的竟然是一首古诗,两句话背完了,背完后她打开书,等着我用红笔打上“通过”两字。我犹豫着要不要打,因为我规定背完古诗后,还要解诗意的。可是看着她的眼神中的开心与期待,我拿起笔,重重地写上“通过”二字。她看了之后开心地大喊着“我通过啦!”跑回了教室。

我想我做对了,不可一视同仁,小学生正是成长的人,他们的能力是具有差异的,他们的思维、情感、品德以及各方面的观念也是有区别的,同样,他们对待问题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不可能要求他们全部都给你同样的回答。于是对她我放低了要求,其余要求背诵的课文,我都允许她分自然段来背。对她我们要多一份宽容,多一份鼓励,想起她抱头躲到一边的情形,你会知道她内心有多恐惧,有多脆弱,一个小小的摔书动作就让她吓成这样了,那我们对她的指责与愤怒,只会让她更加封闭自己,让她更加自卑与恐惧。

在上学期的期末测验中,刘正芳的语文考了61分!我的快乐不予言表,同学们纷纷翻看她的试卷,个个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在同学们的一片称赞中,我看到她露出了真心的笑容,那笑容真的很美!

【后续】最近我们班级被评为“文明班级”,我因为外出培训不在校,所以不知情,傍晚我就接到了刘正芳的电话:“老师,我们班被评为文明班级啦!同学们都开心得跳起来了!”从她兴奋的话语中,你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她已经爱上了这个集体,她已经融入了这个集体中,她学会了表达,她敞开了心扉。我的手机上会经常接到刘正芳打来的电话:老师,我的读书笔记可不可以这样做?老师这一题我不会。老师,节日快乐!……从她一次次给我的电话中,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出她的变化,她已经走出了她那封闭的世界。

【反思】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每个班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差生,在他们眼中,成绩差的学生都统称为“差生”,遇到差生,一般老师们都有两种做法:不太差的学生会被老师天天带回办公室进行补课,而这些补课往往就是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在讲一遍,老师自己又累又气,效果还不理想;另一种特差生基本上就被老师放弃了,甚至就不去管他了。却很少有老师去找他们成差的原因,只有找出原因,才可以对症下药。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被别人关注。被父母关注,被老师关注,被同学关注,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怀,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同学的认可。

其实,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知道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的下一代。在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过程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

如果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他的爱,那他就会紧张,恐惧,形成有缺陷的人格。所以教育要重视家庭这一方面。首先要求家长要多为其作想,不要让他们成为留守儿童。其次家长要善于倾听,对于孩子的烦恼和困惑要给与及时的引导。家长还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自弃心理,使之扬起自信的风帆。

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包含了对全体学生中每一个人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是一种纽带,是教育维系之所在。让我们用心去爱孩子,用实际行动去爱孩子。让我们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让孩子在关爱下健康成长吧。

如何培养孩子集中精力呢 ?

1。孩子入学前就应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他们养成仔细、耐心、专注的习惯, 教育他们做每件事情不管有 趣还是无趣, 不管是难还是易都应专心致志有始有终做好。 

   2。孩子的学习环境力求固定, 不要在孩子周围设一些分散注意力的东西, 如电视、录音机等。孩子做作业时, 家长不应在孩子面前出出进进, 更不应在孩子面前聊天、打扑克、看电视等。 

     3。给孩子安排好学习、休息、活动的时间,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 让他们学习十几分钟后 适当地活动, 使他们的大脑得到休息,然后再继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集中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