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教育科研>>>>正文

以人为本,友善用脑,快乐学习

发表日期:2008/5/22 11:34:49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039位读者读过

以人为本,友善用脑,快乐学习

———“友善用脑”理论学习体会

淳化中心小学    徐存杰

 

5月6日,我们一行二十多人在区教育局领导的带领下,来到北京参加教育部“十一五”课题“友善用脑”教育科学研讨会。在短短的三天中,我们聆听了专家的辅导报告、考察了课题实验学校、感受了论坛上领导、专家思想的激情碰撞。使我们对友善用脑理论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也加深了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以很大的启迪。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     对“友善用脑”理论的理解:

“友善用脑”是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应用最新的神经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与她一生的教育实践相结合,总结出来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友善用脑”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以神经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教(学)会学习为理念,强调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它注重的是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人性化的研究与应用。我认为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友善用脑,快乐学习。

1、              以学生为本——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

克里斯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接受知识的潜能和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教师和家长的任务是帮助孩子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友善用脑”思想首先要求教师转换教学态度——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在学习上发展“学生所有制”。其次是改变教学方法——传统的教育方法是迫使学生去适应现有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的就成为失败者。“友善用脑”思想提出:“如果学生无法适应我的教学方法,那就让我教会他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学习。”教师应该去适应学生,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和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独特的思考。

2、营造轻松友善的学习环境

“友善用脑”理论认为:大脑工作的最佳状态是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紧张和压力是学习的最大敌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放松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减少压力的影响,增加大脑中有益化学物质的比例。就是将“友善”的态度、方式和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开发、使用、保护人的大脑,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轻轻松松地学习。 “友善用脑”理论从脑科学的角度,对教学中常见问题作了新的分析,给我们震撼和触动,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认为,严格的让学生静静地坐着会造成呼吸不完全,使大脑供氧下降;压力和训斥会使大脑分泌有害的化学物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打呵欠、做小动作是由于大脑缺氧(而我们通常归结为学习品质)……等等。让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或反应,一旦发现学生精神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时,就要调整课堂,让学生喝喝水、做做深呼吸、说说笑话放松一下或做做健脑操等,并及时变换教学方式或方法,让学生保持接受信息的最佳身体/大脑状态。教师要让学生在教室里感到既安全又受到鼓舞,新颖的开始,尽可能多地表扬,用平和有效的音乐营造所需的情绪氛围,授课进度平稳、内容有序、富有创造性,尊重所有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分组活动激励每个学生,上学生需要的内容,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轻松友善的环境中学习。

3、              调动多感官教学和学习

“友善用脑”中新颖的部分在于它将抽象的理论简化为可操作的步骤,并附以脑科学的理论依据。这是以往教育学心理学没有过的。“弱的记忆来自听;较强的记忆来自看;最强的记忆来自做”,调动多种感官,可以利用越多的大脑通路建立起更多的神经连接,意味着更多的记忆被轻松地存储下来了。友善用脑还倡导在课堂上给学生“冥想时间”,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整理和存储知识信息,并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创造性进行外化,用丰富的色彩和有趣的图形表现出来。其实这里也体现着一种“友善用脑”的理念:就是不要以强加式的口吻对待受教育者,而要以探讨、合作的态度对待学生。深奥的知识变成简单的活动、语言,甚至是一个手势或表情,使学生茅塞顿开。

二、对“友善用脑”理论的几点思考:

1、友善用脑和新课程理念和谐共生、相互促进

“友善用脑”是运用脑科学最新研究方法指导教育教学和学习。而新课程理论更多的是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阐述的,它们在很多方面殊途同归。如根据经验我们已经知道应该“劳逸结合”,应该“有张有驰”课下要充分休息,补充水或食物,老师不要拖堂。课堂上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习。尽量调动学生视、听、嗅等多感官,注意右脑的开发等等。这些理念在我们的课堂中已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只是重视或落实得还不够到位。友善用脑从脑科学的角度对这些理论进行了丰富和诠释,运用脑科学最新成果给它以新的生命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教学的一个新的天地。大脑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本原,脑科学是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友善用脑理论运用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来改进学习活动,更有利于把握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在揭示规律的同时,友善用脑理论介绍了大量操作性的方法,把深奥的理论用浅显、通俗的方法来呈现,对教师的教学实践的更具有指导价值。也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2、              友善用脑实验难点在观念,重点在课堂

“友善用脑”思想要求教师:首先是转变教学思路,以脑科学的观点来看,教育教学的根本离不开对人脑的开发和塑造。因而,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学生的社会性特征、精神性特征,而且需要考虑学生的自然性特征,特别是学生友善用脑的需要。其次是转换教学态度,学会相信每个学生的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变“主导型”为“指导型”。再次是改变教学方法,传统的教育教学迫使学生去适应现有的教学方法,“友善用脑”要求教师应该去适应学生,调查统计学生的学习类型,并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在实践中,由于受长期教学经验定势的影响,教师的接受过程势必是一个缓慢而痛苦的过程。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友善用脑的重点应在课堂。由于友善用脑提出了很多操作性的方法,如思维导图、健脑操、音乐、冥想、补水、小组合作和课堂三段式等,更容易引起教师的关注,而出现重技法,轻思想的重“术”轻“道”现象。因此,我们要始终把握友善用脑的核心思想,从心底真正树立起“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理念,用理念来引领友善用脑的本土化进程。

3、              友善用脑应着力营造友善心理场

 “友善用脑”要着力营造友善的学习、生活氛围,形成场效应。首先是改造物理环境,使其更利于学习。让学生目之所及、耳之所闻、鼻之所嗅、舌之所尝、手之所触的都是令他愉悦和鼓舞的事物,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友善”的关怀。其次是创设温馨安全的情感环境,适度的抚摸、真挚的关怀、平等和尊重、积极的评价、轻松的音乐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会学习。第三,强化家教,形成合力,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轻松、友善、快乐、高效的学习,是每一个家长的希望,只有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让家长掌握友善用脑的思想,才能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形成友善用脑的场效应。

4、友善用脑实验应结合实际,以点带面

友善用脑的思想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教育教学的理想境界,那就是自主、轻松、高效,这不就是我们的教学一直以来的追求吗?很可惜的是这次学习我们感受到的理论多一些,操作层面的东西少了一些。另外由于教师队伍结构和素质的影响,需要我们集中学校的人、财、物各类资源,让有实力、有热情的骨干教师先行,同时通过他们的探索,来影响和带领面上的提高。我校现已被市教育局确定为2008年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小班化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可能更利于对友善用脑思想的实践和探索,我校将以小班化的实验为载体,把友善用脑思想作为其理论支撑,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由于自身水平和学习时间短等原因,对友善用脑的理解还非常肤浅。让“友善”之种在学校生根、开花、结果,是教育人的责任,让我们与“友善”同行,让我们与“友善”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