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好成绩?
发表日期:2008/3/13 7:40:32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023位读者读过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好成绩?
2008-3-7 前几天到邻居家去串门,还没进屋便听到家长训斥孩子的声音,一问才知道他家的孩子逃学了。由于孩子所在班级的功课抓得紧,加上近来作业量有点大,他明明白白地告诉我:“我已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了!”听到这儿,我心里不禁一阵酸楚。据我所知,这孩子聪明伶俐,怎么会突然间不爱学习了呢? 一些农村初中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难道仅仅是孩子上不起学或者是贪玩吗?前些年,有些地方,有些家庭确实存在着因经济问题而无力供孩子上学的情况。但如今随着整个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供孩子接受完义务教育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已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了。为什么还是不断传来学生辍学的消息呢?事实上,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在学校单调和高强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因此,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怎样用最小的代价来提高教学成绩。靠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取得的所谓“好成绩”,代价未免太大了。这代价便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与对学习前景的恐惧。 记得已故教育家斯霞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对教改经验,也不能只看学科成绩提高多少,只要是加重学生负担的经验,就不能算是成功的经验。”这话就是在今天来看,不也值得我们每一名教育人深深思索吗? 实际上,靠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取得的所谓“好成绩”,不但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不偿失,同时,对于靠课堂效率和恰当的作业来取得成绩的教师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学生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假如某位教师过多占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与精力,那学生必然会减少其他科目的学习时间。所以,学校领导在看到“优异成绩”的同时,在欣喜于表面的繁荣景象之余,更应深入分析一下这个成绩是怎么取得的,是否值得提倡,是否真正值得表扬与奖励。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好成绩,似乎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这个成绩必须是在符合教育规律,不额外增加学生(以及教师)的负担,不牺牲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取得的。这道理看似非常简单,但不简单的是,我们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作者:赵艳荣)
选自------中国教师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