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教育科研>>>>正文

优秀案例展示(三)

发表日期:2013/5/3 11:24:41 出处:本站 作者:程建霞 有893位读者读过

将语文课上得“干净”些

——《莫高窟》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和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莫高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课文描述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课文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

《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这一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如果都交与学生,那学生可能得不到什么,反而比较混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仿照文中排比句进行说话和写话的训练。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2、通过语言材料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思路

一、设置疑念,激发情趣

师:(事先板书好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你最想和大家讨论的问题呢?

生:莫高窟在哪?

生:她为什么被称为我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生:莫高窟为什么被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

   ……

【设计意图】: 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供学生课堂选择研究,学生就水到渠成地培养了学生提问的能力。这样课堂才会学趣盎然。同时,学生为自己的问题而定学法。而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自己的问题引起大家的注意,自己也学得更有精神。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课文是怎样介绍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用心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小组学习交流字词以及课文的朗读以及段意。

师:检查自学效果。(以小组为单位)

①出示生字词,检查字音和字形。

②读四字词语。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简练,运用了很多的四字词语,我们一起来看看。

断崖绝壁    神态各异     惟妙惟肖

慈眉善目     威风凛凛    啧啧赞叹

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丰富多彩 

怀抱琵琶     漫天遨游     翩翩起舞

引人注目    腐败无能      举世闻名 

师:读词语要读出词语的味道来,比如(师示范读)“慈眉善目  威风凛凛” 

生:带着自己的感悟自由读 

师:喊五位学生分行读

师:相机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每个自然段段意,编写提纲。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课文,落实“书不读熟不开讲”的理念,让学生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检查预习案的完成情况,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而且让学生用书中句子概括段意,学会编写提纲,理清文章的思路,为学习整篇课文做好了准备。

三、自读感悟,感知壮美

师:课文读完,回到问题上,莫高窟在哪?

生: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师:(出示第一段)自读,问学生读懂了什么?请在书中语句旁写下批注

生:从“四周布满沙丘”我知道它所处的环境,开凿洞窟比较艰巨。

生:从“492”我知道洞窟数量多。

生:从“蜂窝状”我知道排列有序。

生:从“明珠”我知道它的价值高,我们很自豪。

生:从“她”我知道作者将莫高窟比作少女,她很美,值得赞美。

师:看来同学们真的读懂了课文,你能讲感情读出来吗?

生:感情读文。

师小结:我们读书就是要这样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我想下面再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一定会更用心思考,善于发现了。

【设计意图】:此部分的学习主要是扣住学生的问题,引出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概貌,扣住“明珠”和“她”,初步感知壮美,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引导学生品读词语,感受语言情感。

四、欣赏彩塑,感悟语言

师:莫高窟有____,有______还有_____(出示课件) 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感受彩塑的惟妙惟肖。

师:第二段的学习准备用下列方法:(出示课件)

①找中心句

②读文质疑

③品读背诵

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还是需要教师引导,此处交与学生方法,下面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是一样,为下面自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以达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生:小组用上述方法学习课文第二段

师: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这一自然段主要突出介绍了彩塑的什么特点?

生 :形象鲜明,神态各异。

师: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菩萨、天王、力士、卧佛)课文围绕这些特点,又是怎样具体介绍的呢?试着完成以下表格:

个性鲜明

神态各异

 

 

 

 

 

 

 

 

生:完成表格

师:同学们完成得不错,你们能想象出菩萨、天王、力士和卧佛在你心中是什么样的吗?(可以就其中一个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谈看法。

师:谈得不错,下面老师出示四幅彩塑图(打乱),你能辨别出来吗?

生:很快辨别出来。

师引读: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请看课文中的插图。  

师:为了突出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作者先写彩塑的全貌后又重点写了卧佛,谁来读课文中卧佛的描写?

生:朗读。

师:小气的作者只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几种彩塑,你想不想把更多彩塑看个仔细看个够?那怎么办呢?

你可以尽情想象,除了书中说的几种你还能想象出哪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来?

生说出:释迦牟尼、弥勒、药师、三世佛、七世佛,观音、天王、力士……

师:你能想象出2千多种来吗?

生:不能。

师:其实更高明的是作者也巧妙地写了所有的彩塑,告诉我们其他的彩塑也如这几尊彩塑一样个性鲜明。你能发现是哪一句吗?

生:回答。

师:(出示: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师:老师带来了一些莫高窟部分彩塑的图片,想看吗?有个条件,想看就要用心看,还要学会赞叹。(播放图片)

看到这些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

生:你看,这个罗汉做得真像,连笑容都看得见,太厉害了!

生:你看大的这么大,笑得这么小,而且都是栩栩如生。

……

师:把你自己对莫高窟的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放音乐)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全身心地朗读,让语言所抒的情感溢出纸面,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师:会填吗(点击第2自然段填空题)按原文口头填空,指导背诵。

生:填空并进行背诵。

师: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什么呢?我们下节课重点去关注莫高窟的壁画。

设计意图本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欲通过“形象鲜明,神态各异”,从整体上把握彩塑的特点,继而出示表格,让学生理清层次,并想象四种彩塑的形象,再看图辨认,达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完美结合。在通过填空,引导背诵,为后面学习内容做好铺垫,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

五、总结课文,拓展提高

师:最后让我们回顾小结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共同为莫高窟编个“三字经”。

投示:莫高窟,坐西北,地势险,列崖壁,是明珠。

彩塑真,数量多,个性明,神态异,游人赞。

设计意图通过编写三字经,将学习内容进行了概括,达到了拓展提高的目的,而且三字经,读起来很顺口,学生也非常喜欢,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通过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引出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读悟,理解出课文的内容,并重视学法指导,为下面课时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语文课堂教学就如文章写作,内容要精当,主线要清晰,结构要顺畅,语言要简洁。要将语文课上得明明白白、干干净净,使人一目了然。“干净”是“底线”,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

一、“干净”于教学内容的精当

删繁就简一枝花。语文课堂教学要“干净”,就必须围绕教学的目标,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凸显教学的主题。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是读通课文,学会生字,了解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给课文编写段落提纲。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背诵第二自然段。

语文课堂教学要“干净”,内容的取舍要精当。什么地方该讲什么地方可以不讲、什么地方该用繁笔重锤敲打什么地方该用简笔走马观花,要了然于心,因为一节课绝无解决所有的问题的可能。即使一节课只解决了一个问题,只要解决得好,学生有了收获有了成长,这无疑仍然是一节好课,一节“干净”的课。本课时教学时,将字词的教学放于学生的预习自学中,只是扣住本课的四字词语进行读的训练;而将重点放于词语“明珠”、“她”的读悟以及彩塑的“形象鲜明,神态各异”的理解、想象、朗读中,,从而更好的了解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已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二、“干净”于教学思路的清晰

课堂教学是两点间的一条线段,是一个由起点迈向终点的行进过程。

教学内容的琐碎零乱,必然带来教学主线的模糊不清;而教学主线的模糊不清,又必然造成教学结构的交错紊乱:这是教学思路上的不“干净”。

从课堂教学的内容来看,文本是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载体,但仅仅也只能是一个载体,而不应该是教学内容的全部。从课堂教学的思路来看,语文课堂更多的情况不是按照“文本思路”来实施教学,而应该对文本的内容和文本的思路进行有机的整合,要进行必要的解析、归纳、整理,变“文本链”为“教学链”。这个过程,既是一个打乱重组的过程,更是一个提炼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使教学的主线更清晰、教学的结构更顺畅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学内容的琐碎和零乱、教学环节的机械和重复,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干净”的目的。

本课时教学时,引导学生将预习中提出的想解决的问题,作为引入课文的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在抓住问题引导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感知课文的内容,了解了学习方法,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教师经常将精当的教学内容、清晰的教学思路以及简洁的教学语言带入自己的语文教学中,那么离“干净”的语文课堂还会远吗?简洁实效的语文课堂就在我们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