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青年教师培训班“课后反思”
发表日期:2013/4/3 15:47:16 出处:本站 作者:蒋劲松 有838位读者读过
江宁区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研修班
开班典礼暨教学展示活动在陶吴小学隆重举行
3月29日上午,来自全区三十多所小学六十多位小学数学青年教师齐聚陶吴小学,参加区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研修班开班典礼暨教学展示活动。
随着我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断变化,青年教师占教师队伍的比例越来越高,并逐渐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加强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使青年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力军,有助于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为提高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我区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区教研室决定成立“江宁区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研修班”,并定于2013年3月29日举行开班典礼和教学展示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来自陶吴小学的张彬和百家湖小学的汤晨为大家展示了两节精彩的数学展示课,虽说两位老师刚参加工作不久,但他们巧妙的教学设计和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从容、睿智而不失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博得与会老师的交口称赞。百家湖小学贾敏、实验小学陈勇两位老师的精彩点评更是让参加活动的青年教师受益匪浅。陶吴小学李林娟老师也给研修班的学员们介绍了自己成长的经历,鼓励全体学员在教育的道路上要坚持理想、坚持努力,力争走出一条完满的教育之路,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
活动最后,区教研室周祥林老师宣布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研修班正式成立,并对研修班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进行了解读。要求青年教师师德上要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乐于奉献;业务上要致力于理论素养、专业知识水平、课堂教学技能、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教学创新能力的提高。周老师还将今后研修班活动的形式和要求做出了安排,并提出:研修班将采取集中培训、小组研训、外出培训等方式使参与培训的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快速成长。
【执教者的教后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陶吴小学 张 彬
一、联系生活,体现生活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美丽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课末引导学生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而且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1.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理解新知识,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如教学圆心、直径、半径,不急于传授,而是通过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发现同一个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我适时引导,使学生懂得归纳知识的一般方法,同时学会了观察、实验、操作、发现等学习方法,并伴随新知识的获得,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2.在画圆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没有像以前一样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圆的画法,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有画圆的经验了,就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同时老师适时的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的画法的理解。
3.应用知识,体验价值。提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圆形、正方形、椭圆形车轮,让学生在好奇,愉悦的氛围中明白了车轮做成圆的车就跑的既快又稳的道理。这些生活化的问题,对学生既有挑战性又体现了学习的乐趣。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生活又服务生活。
不足之处:
1.在本节课画圆的部分,没有让学生自己总结圆的画法,特别是没有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领悟到:半径的长度也就是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这主要是由于我提的问题不够准确。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适时放手;提出的问题要准确。
2.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机智不够,对于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处理不灵活,缺乏敏锐的洞察力。
3.提出问题时的语言准确度不够,容易产生歧义。
《数字与信息》课后反思
南京百家湖小学 汤晨
江宁区举办了小学数学教师骨干培训班,我有幸成为授课者,兴奋又带有少许的紧张。一次展示课让我清楚的意识到年轻人得有追求、上进心,而不仅仅停留在自我满足的基础上,很感谢领导与学校老师对我这节课的指导。
下面我将来说说我在这节课后的一个思考:
(1)《综合与实践》类型的课型如何与“本真教学理念下的多指点探究”的融合?
这节课在磨得过程中一直没想用这样的教学模式,直到周主任点了我,要求我改变教学形式,我才发觉这样的课型很适合用探究方案来上。所以在之后的几天我又试着修改课件和教案,在预习方案来上多下功夫,效果还是不错的。我在来陶吴上这节课之前,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害怕孩子们不会提问题,不会预习。但进过课前的指导,孩子们能很快上手,说明学生的素质、能力其实差距不大。本节课通过课前的预习,课前的问题交流,学生共同交流了一些调查结果,然后课上针对学生的主要问题进行点拨、启发,总的来说:改编教学方式是这节课我认为成功的一步。
(2)《综合与实践》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好课型。
本节课主要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加以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本节课一开始的提出疑问,就是想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中我通过让学生观察邮编、比较邮编、分析邮编,从而发现邮编的编排规律,之后让学生观察、分析身份证号码的编排,从而得出身份证的编排规律,在观察、启发、点拨中解决问题;最后通过编排宾馆房号、编校牌的小设计,让学生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的设计其实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达到能力的培养。
(3)《综合与实践》课如何上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课堂。
我认为理想的一节课其实是这样的:“课堂我想让它成为“一颗糖”,既能补充体能,又能让孩子心里感觉到甜蜜。”从今天的这节课中我发现了学生前面一段时间有点“闷”,其实主要责任还是在我,我引导或者启发的还不到位。但到练习题部分,我觉得是孩子们真正放开手脚,展示本色的时段。一节课是否成功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比较:知识内容有没掌握?方法的掌握如何?我觉得更重要的学生是否很想接着你的课继续上下去?你的课堂新颖吗?是否把他们当做和老师同等身份来对待了呢?这节课我觉得我做到了一些,但是还没做到很好。课堂学生的展示我觉得还是很好的,但是我没有做到总结到位,可能是由于时间的关系。
数学实践活动课,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活动课,它更应该是带有“数学色彩”的素质课,我想我没有谈太多有关课内容的内容,就是因为我想思考的更加深刻,再次修改本节课,让它更加适合孩子们!
【青年教师代表发言】
且行且思,在合作与反思中成长
陶吴小学 李林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两位上课老师向我们展现了如此精彩的课堂,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观摩、学习的机会!很高兴也很荣幸今天有机会能够在这里和大家聊一聊工作以来的经验,说一说教育生活中的点滴体会。
学校——我成长的摇篮
2013年,是我在陶小的第四个年头。其实有的时候,我在想,对于作为教师的我来说,我就像是陶小的孩子一样。记得刚走出大学的校门,我对于教学、对于教育知之甚少,甚至在某些方面一无所知,就像一个婴孩一样。是陶小,张开了双臂,迎接我来到这样一个大家园——这是一个和谐、进取而快乐的大家园!为了我们的成长,学校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了师父,进行师徒结对,于是我们就由师父领着进门,走入了教学的天地;因为最初很多青年教师不会上课(比如说我),学校请优秀教师给我们上示范课,并且共同参与研讨,在研讨中加深了理解,受益良多;此外,学校还让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赛课活动……
是学校,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那么多的机会和平台;是陶小的老师们,为了我们的成长给予了那么多的鼓励和帮助!这里,就是我成长的摇篮,从走入陶小的那一天起,我就开始在陶小的三尺讲台上“牙牙学语”、蹒跚学步。
努力——一步一个脚印
从无比糟糕的“开学第一课”开始,(这其实有一个很糗的小故事:工作之初的第一节课,是当时的张校长听我的课,但是我上的一塌糊涂)我学着去理解教材、研读教师用书,分析每一个知识点的编写意图,思考着应该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理解、掌握,并在此基础上独立进行教学设计;
从师父陈怀喜主任和王桂友主任的课堂开始,我争取并把握每一次听课的机会,及时记录听课过程中的问题和思考,认真向他们请教数学教学的方法,积极向他们学习班级管理的技巧;
从自己的课堂开始,或利用录音反复聆听,或根据教学印象对照教学设计及时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精简、提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自己开始,把每一节课都当成公开课来上,我希望让这种“高标准”成为我的教学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从阅读开始,不再满足于做“有一桶水”的教师,而是不断的在阅读中给自己充电。于是,我跟随着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带着李镇西的“爱心”,学习魏书生的班级管理,践行华应龙的“像农民一样教书”……(以上所说的,其实每一句话代表我看过的一本书)我的生活因阅读而显得忙碌,也因阅读而无比充实;
经济学家汪丁丁曾说“我们需要思考,尤其在忙碌的生活之流里停下来思考”。无论是教学,还是阅读,在我这里最后都归结为反思,我喜欢把自己的教育生活通过文字记录,以这样的方式记载着生活中的精彩,以“改变工作方式,改善教育行为,重建教育观念”——但反思却不是句点,一点一滴累积,它更像是省略号,或者,终有一天它会变成叹号!
成绩——是肯定,也是期许
就是这样的一天天坚持,在我教育之路的最初就取得了一些成绩:全国交互式电子白板赛课一等奖,江宁区说课比赛、赛课、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纷纷获奖。这些成绩中,有自己的努力,更有他人的帮助——那是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恩惠!当然,任何的成绩都已属于过去,我依然记得自己两年前阅读的贲友林老师的《此岸与彼岸》中提到的一句话“全国一等奖,犹如泰山日出,那只是给我曾经上过的一节数学课套上美丽的光环。今后,我还得在课堂中继续下真功夫、硬功夫。”当时,我在旁边标注了自己的态度:一时的成绩,终将过去,我只想做自己,不完美却很努力的自己。当然,我没有办法与贲友林老师去相提并论,但是,他是我努力的方向。
于是,我依然继续着以往的坚持与努力,到现在,未停息。
理想、嘱咐——我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
前段时间,当我整理家中的图书和资料的时候,偶然发现自己曾经写的《我的阅读史》,分明记得在写这篇文章时自己那焦急的心情、投入的状态、以及查阅多本读书笔记的情景。回想起自己那时的工作状态,忙碌而幸福——因为满是激情。当然,这种对工作的激情——就犹如谈恋爱一样并不会持续很长久,它会因工作中的一些小挫折而逐渐消减,也会被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所磨损。我也曾经历过,挫折、委屈,甚至一度消沉。我曾以为那就是所谓的“职业倦怠”,我也曾问过自己:教师,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明明听到心中那肯定的回答:是的,我爱这份职业。
也是前段时间,和《我的阅读史》一起从书堆里被“挖掘”出来的曾经的一本笔记上,我看到了著名特级教师陈今晨老师的嘱咐——有理想就不会出现职业倦怠(09年11月27日)。回想起那一日我作为旁听生参加江宁区半脱产培训班时,詹明道老师特意把我拉到走廊里的再三嘱咐: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努力!当时的我深受感动,在回家的路上不禁热泪盈眶。而今,依然感动万分。我想说的是:我并不曾丢失过理想,也不曾放弃过努力。“一定要努力,是我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
对于我们来说,教育的道路才刚刚开始,刚才看到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呈现佩服不已,希望我们都能够在这条道路上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努力,能够走出一条完满的教育之路,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
【带头人评课】
对“圆的认识”一课的点评
百家湖小学 贾敏
今天是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研修班的开班仪式,我很荣幸的被周主任邀请作为该班的班主任。其实我们今天聚在这里是源自需要:各位刚工作需要成长、成熟、自我发展,学校需要各位能够挑起重担,教研员希望全区的青年教师发展成才,我个人需要经历与各位一起成长的过程。今天听了两节课后感到后生可畏。想当初我刚工作时,如果像张老师一样工作不到一个学期,就站在这里上全区公开课,腿可能是发抖的。想到我我刚工作的时候,与周主任一起赛课,我紧张的不得了,因为当时周主任就很有名气,所以现在看来我们年轻老师的素质应该是相当高的。
今天的这节课从需要谈起,张老师的课从学生的需要入手,从观赏生活中的圆,然后抽象出数学上的圆,进而选择用圆形的物体画圆,但是发现用圆形物体画圆有局限性,进而进一步想到用圆规画圆,再到认识圆的各个部分的名称,采用自学的方式,汇报后进而研究圆的特征。研究圆的特征,经历了两个层次:通过小组讨论建立的初步的平衡,圆里面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直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但是这时学生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从而打破这个平衡,在同一个圆里或等圆里。最后通过深层次的练习深化学生对圆的认识。
纵观整堂课,可以看出张老师是一个有心人。现在孩子们对圆都有一定的了解,对身边圆的物体并不陌生,甚至通过自学能了解圆心、半径、直径以及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等。那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应该怎么去教呢?有些东西老师不教学生也会,例如用圆形物体画圆,那为什么用圆规画呢?不教孩子可能就不清楚。数学不仅是教知识,还要教数学学习的方式。教学是让学生知道是让当下的感觉化成数学的理解、数学的知识、数学的思考。如果我们每节课只是停留在学生已有的知识阶段,没有思考,没有理解,那就没有递进,那老师的身份就被忽略了。年轻教师首先要思考要教给学生什么,我怎么教,我为什么要这样教。我教的时候有没有达到知识的层面,生活的层面过渡到理解的层面。联系这节课来说,实际就是从学生的需要入手,将这个过程层层的推进。就那张老师这节课来说,从感知圆到抽象圆,然后用自己的方式画圆,从物体画圆的局限性引出圆规画圆,接着引入自学圆各部分名称,并且与画圆时的步骤结合,定点就是圆心,定长就是半径。这样的课给人的感觉非常的清新、自然。
认知冲突学习更深入,在半径与直径同圆的问题上,教师处理的非常巧妙,还有圆上、圆外和圆内,教师处理的也相当的准确。有了认知的冲突,学生的理解才会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深入到逐渐的深刻。
多层练习,学生的学习更有效。它体现了有效学习的三个层次:有效益、有效果、有效益。前两个层次是老师为主的,而第三层次是学生获得的。这也是新课标的方向,就是要研究孩子怎么学,然后在想老师的教。这就要求老师考虑如何让学生主动的学。从孩子主动去学这个高度出发,再设想你的每个环节怎么设计,怎么安排,你的问题怎么设计。
作为年轻教师,难免会存在问题。一是年轻教师对深层的资源的利用,如总结定点、定长、旋转要结合学生的画圆步骤进行总结,直径概念讲解是要规范学生的说法,再如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在哪里?有孩子说是直径,老师显然不满意,又有孩子说相当于直径,这时如果张老师问一句你为什么说“相当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二是老师设问的准确度不够,如老师问半径与画圆的什么有关,指向性不明。
张老师在工作的短短的几个月内给我们呈现了这么精彩的课是相当不容易的,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以这个为起点达到更高的水平。
对“数字与信息”一课的点评
实验小学 陈勇
感谢百家湖小学带来的“数字与信息”这节课,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本真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百家湖小学在校本教研和教材解读方面做的是非常深厚的。首先这节课先让学生进行提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例如:邮政编码为什么是6位,身份证为什么是18位等等。汤老师围绕学生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让我想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我认为最高层次是解惑。只有学生在自己学习中产生了疑惑,老师适时的解惑,这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今天我想从解读教材方面进行点评。数字与信息安排在五年级,为什么不安排的早一点呢?这是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五年级的孩子在邮政编码和电话号码上都有一定的接触。那么现在全国的邮政编码是否很合理呢?刚才汤老师也提到一个邮政编码211151,21表示苏南片区,下面的1代表南京市。211是原来南京市五个郊区的标志,当时的江宁县是当时的第一号,所以是11。最后一个51是具体的地方,像东山地区是01,下面殷巷是02,到了陶吴就是51。但是现在的区域划分早就发生了变化,因此邮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太合理。
解读教材还有一个方面我们要商量一下的,对35页做一做第一个问题,汤老师是把它分成两个问题,书上是要求客人拿到房卡之后知道在哪一栋楼,这里我们让学生编了以后,我觉得要综合考虑一次,比较两种房号的优劣。还有就是对教材上的题目进行取舍方面,就像书上的第三题,是对确定位置进行铺垫。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青年教师听一些成功的课例,也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层次解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备课。
接下来讲讲对这节课的核心的理解,这个教材的教学目的第一是解码,第二是编码。汤老师在这节课上抓住了学生身边最容易接触到的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邮政编码的含义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解决了,教师适当的点拨。对于身份证号,其实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有一个唯一的身份证号,通过与自己家人的对比发现前面是一样的,后面不一样。我们人是对不一样的东西是最感兴趣的,那就会发现后面的是出身的年月日。最后一位的验证码对学生是有一定的干扰的,这个时候老师就起了很好的提示作用:验证码是检验身份证号真假的。在邮政编码上,如果我们能做一张全国的地图,可以看到全国的情况,学生的了解可能会更深刻。
学会解码接着进行编码。汤老师通过学生身边小小一个例子——校牌。这里先直接拿出一个校牌进行解读。08指的是08年入学的,04指的是4班,陶吴小学的孩子也理解的非常到位:我们学校只有5个班,不需要两位数字。这也说明汤老师在这里点拨的相当的到位。还有的孩子加入了1代表男孩,说明孩子真正地理解了单号代表男孩,双号代表女孩。
对我们青年教师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要求他们在工作的两年之内一定至少要有一次上成功课的感觉。成功课就是通过一场场的打磨让你以后能够按照这样的模式上下去。一个年轻教师分到一个学校,通过自己的摸索要想成长起来很困难。同时要想上成功课,背后肯定要有一个团队的支持。在座的各位老师一定要找好师傅,跟周边的老师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