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形式 (转)
发表日期:2009/11/11 10:38:14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123位读者读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让学科教育插上翅膀。整合包含两个过程:其一,通过整合对原有领域各个矛盾的分解、化解,表现为一个去旧的过程,其二,在去旧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生成出新体系,表现为出新的一个过程。整合实则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一个扬弃的过程。
1.物质层面的整合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日益渗透到教育教学领域中。就目前来说,信息技术比较多的是以呈现、展示课程内容的面貌出现的,而随着计算机智能技术的成熟,它将以一种智能化的教与学的平台出现,真正地实现个别化教学,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工具,也就是信息技术将提供各类学科学习的智能平台。
2.精神层面的整合
(1)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教育三大基石的整合。阅读方式的整合——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纯文字阅读发展到多媒体阅读。写作方式的整合一一从手写走向键盘、鼠标、扫描和语音输入写作,从纯文本写作到多媒体写作,从线性结构的构思与写作到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计算方式的整合一一从阿拉伯数字代码和十进制数学计算走向基于0、1代码和二进制的数字化模拟和高速运算。
(2)信息技术对学习文化氛围的整合。信息技术的最大特征是交互性。教师和学生之间改变了原来的控制与被控制、传授与被传授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让平等、民主的文化氛围得以彰显。
(3)信息技术对文化类型的整合。信息技术让多元化的个性得以张扬。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的天分展现出来,让他的个性得到健康、充分、自由地发展。同时,我们应该满足他们多层次的要求,允许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存在。
(4)信息技术对文化内容的整合。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成为新世界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必然进行信息文化的培养。如:利用信息技术来检索、收集、分析、处理所学学科的有关资料,促进该学科的学习。这不仅是一个有利于学科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文化修养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对教师的要求
用教育的信息化推进教育的现代化,而不是为体现教育的现代化而搞教育的信息化,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特别要讲究实效,落在实处。
1.不断学习、更新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教师是实施“整合”的主体。我县各校都购置了计算机、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根据所教学科内容在互联网上用IE浏览器查阅教育教学资料、制作CAI课件,并在校园网BBS论坛中征求同学和老师的意见、建议。这就要求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教师应成为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者、自觉应用者和主动适应者,积极学习、自觉应用信息技术,并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消除畏惧感,逐步树立学习一应用一适应信息技术的信心,形成终身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2.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技术相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并不断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为强大的支持,但功能强大的信息技术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教育技术价值的消亡。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放映机等较为传统的教育技术,甚至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在中小学教学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仍然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伴随这些传统技术和工具产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仍然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和纵深发展价值。教师在通过教学设计不断整合信息技术的新功能的同时,应结合本校实际,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与其他传统的教学工具、数字化教学资源和非数字化教学资源之间优势互补,综合运用,发挥整体效益。
3.密切结合学科特点选择信息技术
“整合”不是把学科教学整合到信息技术中,而是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中去支持学科教学。学科不同,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不同。例如,物理教学中的横波与纵波、化学教学中的晶体结构与电子云等,光靠口头讲解或展示挂图,学生还是不易理解,而计算机屏幕显示的动画却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因此,“整合”就需要在新的教学环境中重新对教材教法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决定信息技术使用的原则和方法。又如,传统的数学给人的印象就是逻辑推理和计算,有了计算机可以把实验引入数学教学,把计算机的“着色”、“隐藏/显示”、“变换”、“动画”功能引入几何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图形等等;用Flash制作数学中关于“圆的形成和定义”的课件进行教学,学生既容易理解,又容易掌握,因为把一段干巴巴的文字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动画片,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也把知识学到了。
技术的作用在于“如虎添翼”,但用得不好,可能会使学生只关注结果而淹没了思维的过程,所以信息技术要用在那些没有了它就难以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适时、适度、适量地选择信息技术,创设教师、学生以及信息技术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运行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王鹏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1-2)
[31苗逢春.以教学设计为核心的整合能力和校本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