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校各处室>>教工之家>>>>正文

学校教育要坚持德智体的和谐发展

发表日期:2008/3/25 22:40:22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972位读者读过

学校教育要坚持德智体的和谐发展

《艾角说教育》(54 学校教育要坚持德智体的和谐发展
艾角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的教育方针的核心是坚持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这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符合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自身的规律的。学生德智体的和谐发展,不仅是我们的培养目标,而且也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正确途径。这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根本的区别所在。
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在中小学教育中,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对于坚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具有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

在我担任校长期间,把学校的德育内容,归纳为以下三个基本部分:

1、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2、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包括社会公德、文明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民主与法制教育以及诚信谦虚、勇敢坚定、开拓进取等良好品质的培养。

3、信念理想教育。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包括前途理想和正确的学习目的性的教育。

学校德育的核心是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即要帮助学生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学会热爱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做一个能与自我、社会和自然和谐生活的人。这也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道德规范等人类一切美德的基础。

为了保证德育的重要地位,我们在学校工作中,主要反映在下列几个方面:

1、在学校的规划、学期工作计划中要有德育的地位。例如我们将德育工作目标列入校长三年任期目标,每年的工作奋斗项目和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
、在学校各部门的管理目标中,要有德育的地位。例如我们将德育目标分别列入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和校办工厂的工作目标中。

3、在对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和教职工工作的评价考核中,要有德育的地位。例如我们将德育目标列入文明班级、文明教研组、优秀教师、一堂好课、教育教学论文以及三好学生、选拔各级免试直升学生和出国留学生等条例中。

总之,应该充分认识到抓好德育工作,对于一所学校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对于所培养的人的基本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以及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的密切联系,从而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一个忽视德育工作的校长,不会是一个好校长。
二、学好文化,发展智力
列宁早在1920年《青年团的任务》中就明确提出:“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在这里所讲的“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是指的是一种文化。而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才构成了智育的全部内涵。因此,学校智育的任务,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而是要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能创造的一代新人。
现在的学校教育,已经把文化窄化为应试的知识和技能,这是错误的。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重视知识的记忆,忽视知识的运用;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已有知识的学习,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不少学生考试分数很高,但是缺乏独立的学习能力,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后劲不足。
学校实现智育目标的一个重要保证,就是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包括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周课时计划、学生在校的活动总量、全年学习、劳动、社会实践和节假日的规定等。课程计划是重要的教育法规,学校无权变动,任何随意的改变,都会破坏德智体的和谐发展。
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在上级的领导下,学校应该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从上一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南京师大附中主要在高中,进行了课程结构改革,将原来只有必修性学科课程的单一课程结构,改变为由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交叉,必修课程分层次的复式课程结构,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重视体育,身心健康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曾做过许多重要的决定,早在1950年6月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指示。
健康的体魄是一个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就不可能有高效的学习和工作。现在健康的概念,同时包含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为了保重学生的健康成长,国家颁布了许多有关法规,包括《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甚至连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体育活动时间、睡眠时间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我当校长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双休日、节假日从不补课,各年级体育课由每周2节改为4节,还有两节课外体育活动(一周上课6天),其他学科不得增加周课时,高三毕业班的体育课要上到6月中旬(那时是七月上旬高考)。我们还曾经对1987、1990两届高中进行了压缩必修课程周课时(从29节减为27节)、增加学生自己支配学习时间的试验。必修课原则上安排在上午,有三个下午(6课时)为选修课时间,其余时间为学科讲座和学生自修时间,下午七、八节课为文体活动和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在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内,实验室、图书馆、语音室都向学生开放。
但是现在的学校教育,连学生的睡眠时间都不能保证,据调查95%以上的高中学生睡眠时间不足。有的学校周课时超过了50节,学生一天要上10节课左右,每天要学习15个小时以上,他们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这样的负担,就连成年人也难以承受。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摧残。有的校长公开对家长说:“辛苦三年(指高中三年),幸福30年。”真是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当作赌注,压在“老虎机”上。
2006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二十年来持续下降。2005年高校招生中,有85%的考生,因为身体原因报考专业受限;近两年征兵中,有63.7%的高中生体检不合格。这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
其实,德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没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哪来持续的学习动力;没有健康的身心,哪来高效的学习;没有智力的充分发展,哪来创造性的成果。
学校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德智体的和谐发展。而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应试教育”,破坏了德智体的和谐发展,只能把青少年引向只有个人追求目标而无崇高信念理想、只有知识而无文化和失去身心健康的一代人,这是我们应该坚决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