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小学“淳真”文化建设方案
发表日期:2010/12/29 13:24:22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836位读者读过
淳化小学“淳真文化”建设改进方案
南京江宁区淳化小学 徐存杰
一、问题的提出
(一)学校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是以文化传承文化,以文化滋养文化的特殊社会组织,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学校文化,是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内容。
不同地域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浓郁的地域文化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陶冶了人的审美情操,激发了人的创造能力。并在发展与变迁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内涵。学校文化离不开本区域文化的润泽,充分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可以构建学校独特的文化体系,形成校本特色。从而引领学校发展,从小给学生抹上鲜明的文化烙印,让文化润泽孩子的身心。
(二)淳化小学淳真文化发展的历史
淳化镇建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以宋太宗的年号为镇名,距今逾千年。淳化,从字面讲,是“淳而化之”或“淳德教化”的简称。为加强统治,宋太宗告诫全国百姓:“质朴敦厚,乃人之德。”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道德教育,使德厚淳朴蔚然成风。因此淳化自古就形成了崇德尚教、淳厚朴实的民风,它是淳化小学“淳真文化”的基础和生长的土壤。
淳化小学建于1932年,在近八十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较为浓郁的文化积淀,市教科所刘永和所长曾经这样评价过学校:“我觉得,淳化小学是‘淳化的小学’,地处文化古镇淳化;具有‘淳朴的教育’,实在的朴实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淳真的文化’,淳厚、真诚溢满校园”。学校师生和谐、质朴、向上,作为一所农村中心小学,94年率先在全市进行苏教版教材实验,三次获得江苏省教材实验先进集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区名列前茅。2008年被确定为100所市小班化精品学校。淳真文化的总结、提炼和研究有助于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有助于形成朴实、扎实的教风和学风、有助于形成淳朴友善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形成友善高效的管理方式,实现学校办学内涵的全面提升。
(三)淳化小学“淳真文化”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1、学校迁入新址,需要精神凝聚和核心价值引领
学校迁入新校后,原有的6所村小全部合并到中心校,师生分别占了学校的一半,他们带着不同的文化走到一起,需要尽快融合;同时学校硬件条件的改善也要求原中心校教师改变原有的心智模式,实现学校新的发展,因此学校迫切需要精神的凝聚和核心价值的引领。另外,当前社会多元价值观并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对传统的价值观造成巨大的冲击,知识至上、考试至上的教育教学培养了一批批重知轻德的青少年,并由此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繁华落尽见真淳”,时代呼唤中华传统美德的回归,要教书更要育人。人与人之间淳朴友善、本真真诚是多少人心中的理想甚至是梦想,人人都渴望找回心中的那个伊甸园。这是学校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学校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2、学校已有的文化需要总结、整合和体系化
从2007年迁入新校三年来,学校围绕着“淳真”理念,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但总的来说还非常散乱、不系统,“淳真文化”建设还没有落实到课程中,显得缺乏立足点和抓手。
影响到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品质的提升。因此,开发和研究“淳真文化”,并以此作为载体培育学校文化,创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对于本校实施内涵发展战略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二、课题的界定
(一)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特殊存在的样式,是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学校文化表现为学校整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通过学校的教学、管理、组织和生活的运营而表现出来。是学校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学校哲学、行为规范、办学理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等的总合。学校文化从内而外分为四个层面,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因此,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共同价值观的建设。
(二)淳真文化:在淳化一词中“淳”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1)纯正平和。《素问·五常政大论》:“阳和布化,阴气廼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2).敦厚的教化。《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薛综 注:“淳厚之化,通於神明也。”“真”主要有本真真诚的含义。“淳真”是对人淳朴友善、本真真诚品行的描述,也是对真理和高远人生目标的追求。“淳真文化”是对区域和学校历史与传统的一种观照,在历史的基础上,体现时代对学校的新要求。
(三)改进是指在原有基础上,对学校“淳真文化”构建进行优化。虽然学校已经对淳真文化的构建进行了三年的摸索,但还停留在行动层面,需要进行总结、概括和提升,本方案主要研究淳真文化内涵的扩展、构建的系统化和外显的行为文化的强化三个层面的改进。
三、构建目标
1、完善和扩展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实现用精神文化引领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2、整合学校已有的文化,使其系统化。
3、探索“淳真文化”引领下的学校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理论依据
(一)、文化浸染理论:文化的影响是内在、强烈而持久的,通过文化浸染、熏陶、滋养、提升,可凝聚成特色,可熔铸为品质。
(二)、现代学校管理理论: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制度安排,而是和社会文化、人的精神密切相关的;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出一种新的以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性模式;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应当重视对师生情感、信念、价值标准、行为标准等“软”因素的长期培育,从而提高凝聚力和竞争力。
(三)、新课程理论。学校管理制度和机构要根据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需要进行重建,人人都是管理者,也都是决策的执行者。“教育以人为本”——就是教育要尊重人性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倾注温暖的人文情怀;“教师以学生为本”—— 就是教师要把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作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校长以教师为本”——就是校长要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关心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
五、方案设计
(一)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文化表现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它包括学校核心价值或者校训、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校风、教风和学风等。“淳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教育追求就是“淳真”,在2007年迁校之际,已将它作为学校的校训。但在育人目标、校风、教风和学风中还不能很好地体现,需要改进。
1、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学校原来没有很明确的提出。现拟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确定为“建设人文型校园,打造研究型教师,培养发展型人才”。就是在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目中有人,建设友善、淳厚、和谐,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发展型人才就是使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到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在品德、情意、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教育不仅要看到现在,更要看到未来,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势必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提高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
2、在学校办学愿景上,原为“管理严谨、校风优良、质量上乘、特色鲜明”,显的太直露和口号化,也没有很好地表达“淳真文化”的内涵。现拟修改为:“淳真的乐园,淳化的校园”。淳真的乐园指学校要努力成为促进师生生命成长的学习乐园和精神家园。淳化的校园指学校将培养淳朴友善、本真真诚品行作为追求和目标,用淳真文化来化人。同时淳化也一语双关的点明了学校的地理区位。
3、学校原来的校园精神是:“精诚合作,追求卓越”,现继续沿用。
4、学校原校风是:爱岗、务实、奉献、创新,显得内容很杂乱,也不能很好体现淳真的内涵。现修改为:淳德务实、和谐进取。淳德指道德品质的完善,务实指做人做事要真实、朴实和扎实,和谐指师生友善、真诚的人际关系,进取指淳小人要有远大志向,不断追求新的目标。
5、原教风是:敬业、育人、协作、进取,现修改为:淳厚爱生, 博学善导。由于在校风里已有协作和进取之意,因此在新教风里淳厚爱生突出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博学善导指教师要将学习作为生活方式,厚积薄发。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和指导,改进教育教学方式。
6、原学风是:诚实、好学、活泼、守纪,比较大众化,没有学校特点,现修改为:淳朴好学,求真向上,前半句是对学生品学上的要求,后半句主要反映了对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等情感和价值观的要求。把学校原有的项目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将书法、阅读、少年军校和茶文化四个方面作为学校淳真文化建设的“知、情、意、行”四维进行落实,分别命名为淳之书、淳之鹰、淳之润和淳之韵
7、校徽、校旗、校歌、校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映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历史传统和思想文化,在激励学生成长、沟通师生情感、凝聚学校精神、提升学校的文化力和知名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有机载体。为此我校将以淳真文化为思考,在原有基础上修改校徽、校旗、校歌和校服。
(二)物质文化建设
孟子说的好:“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环境可以造就人、培养人、改造人。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是学校文化的外显,可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润泽。因此学校环境布置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具体方案是:
1、大厅设计:迎面是“快乐伴我成长”的学生笑脸墙,是“淳真乐园”的外化;大厅内有学校发展的历史介绍,让师生在历史中受到学校文化的浸染;有以淳真为内涵的中华传统美德介绍,如《弟子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感恩墙(展示各类感恩活动材料和感恩心语等)。
2、长廊设计:学校每层楼长廊长约90米,以前的布置比较杂乱,现拟根据学校淳真文化的校本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将淳真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分别作为一层的主题:
第一层:“行”---“淳之书”。根据低年级小小书法家的校本课程,从学生学习的最基础的“行”——写字切入,让学生在写字中体验习惯、审美和文化。内容有传统书法知识、故事、人物的介绍;学生书法作品的展示等。主题为: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第二层:“意”---“淳之鹰”。通过军校活动磨砺学生鹰一样的意志品质,内容有少年军校活动材料、军事知识、英雄人物等。主题为:象鹰一样飞翔。
第三层:“知”---“淳之润”。以阅读为主题,让阅读润泽童年,让阅读润泽淳真。拟设淳真书吧学生开架阅读区,展示内容有优秀儿童读物介绍、读书方法介绍等。主题为:与书相伴,快乐成长。
第四层:“情”---“淳之韵”。淳化是茶乡,大部分学生家中都有茶园,从学生熟悉的茶切入,展示茶的种植、采摘、炒制和销售,让孩子了解茶的知识,体会父母劳作的艰辛;展示茶的历史、传说、茶的礼仪等,让学生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厚重和悠久,激发学生对父母与家乡、自然与传统的热爱之情,品味从悠远时空飘来茶韵的厚重。
3、校园环境设计:
在大门口墙上布置“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踏着夕阳想一想,今天有多少长进?”
在绿地内设置文化石,主石为“淳真”二字,大道西边三块分别刻有“爱”、“勤”、“健”三字;同时拟将学校现阳光广场改名为淳真文化广场,布置中华传统美德的刻石、名人玻璃钢像……
征集学校建筑、道路、景点的命名。
在学生中征集各类警示语进行布置。
学校木架长廊拟三字经中佳句进行布置。
绿地植物的挂牌和养护,并逐步增加座椅和绿地中的小品。
4、形象标识:让师生在充分了解学校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设计学校标志、吉祥物,优选创意独特、能展示学校风采的作品,在学校进行建设和布置。在台历和物品上打上教育观和学生观,为教师制作工作信条,摆放于办公桌显眼位置,让每位教师牢记“用心承诺,用爱付出”。
(三)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显,也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和归宿。学校拟从下面几方面孕育淳真的行为文化:
1、建设“垂范、友善、欣赏”的管理文化
作为行政领导,在管理中首先要做到率先以范,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用自己的行为打动和引领教师。管理要以促进教师发展的善意为宗旨,友善沟通,以诚心换真心。对教师和学生要学会欣赏,多看到他们的长处,激活教师工作的热情和潜能。具体做法:①推行中层行政公推直选,聘期三年;②实行中层行政年度考核,全面评估管理效能。
2、建设“淳德务实、和谐进取”的教师文化。淳德要求教师做到德高为范,把提高自身品德修养作为立身的基础;务实指教师在工作中要做到真实、朴实和扎实;和谐指教师要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与人为善;进取是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进取也是一种精神风貌。具体做法:
①加强师德教育和考核。建立每位教师的师德档案,对师德情况进行跟踪和考评;每学期请家长无记名对教师进行评议,将结果作为考核的参照之一;每学期开展淳真人物评选和感动淳小事迹评选,并进行表彰。
②实行民主管理,创设和谐氛围。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做到学校的事大家议;继续做好在职和退休教师整十生日的祝寿、散生日的慰问活动;利用教师节、退休仪式等活动精心策划,提高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
③建设学习型团队。通过多种方式为教师成长服务,帮助教师找到源于工作的快乐,重点在团队建设和教研文化的改造
3、建设“淳朴好学,求真向上”的学生文化。具体做法有:
①让学生做学校的主人。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学校建筑、道路、绿地等警示语从学生中征集,制成署名标牌;在学生中征集学校形象标识(淳淳和真真);继续做好设岗育人活动,做到人人有岗,人人有责;开展淳真卡的积卡活动,让学生从小善做起,关注每个学生过程中的进步。用三原色做学校标准色,设置红、黄、蓝三种不同程度的卡。在此基础上,每学期开展“淳真学生”评选。
②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班级管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班名、班徽、班歌、班级公约……,由学生自己定;班级展示栏、愿景树、特色专栏、种植角、图书角和我们的园地等,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布置;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③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以小班化实验为平台,继续深化小组合作学习,每组有自己的组名、组训,班级有小组合作之星、精彩之星、纪律之星的评选;在高年级继续做好预习案的实验,推行“先学后教”模式,课堂教学中提倡“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巩固反馈”的四步教学,突出生本的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追求真实、简约、高效的课堂教学。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④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继续开展每年的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活动,活动立足学生的全体参与,立足学生的综合素养。
4、建设“个性、多元、适性”的校本课程
①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拟在低年级开设硬笔书法课程,从一年级开展,抓好硬笔书法,逐步扩大,编写《小小书法家》校本教材;在三至六年级开展书香班级和书香儿童创建活动,制定淳小不同年级必读书目,开展各类以读书为主题的活动,让阅读童年;从三年级开始,开展少年军校活动,逐步向高年级扩展。开展队列、军体拳训练,参观军营等活动。编写少年防化军校《淳之鹰》校本教材;建设淳小茶文化少科院,规划茶叶种植园地和基地建设,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和茶艺展示培训,编写《茶韵》校本教材,在高年级地方课程中开设茶文化课。
②因地制宜开展社团活动,各年级组根据教师特长和学生兴趣成立不少于班级数的社团,让学生自由选择参加。学校将加强教师管理与培训,不断提高社团的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多元和适性的要求
(四)制度文化建设
1、全面清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科类齐全,操作性和执行力强的学校管理制度。
2、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施政局面和人人自觉遵守制度的良好风气。
3、将所有制度汇编成册,人手一份。
4、凡涉及教职工个人利益的方案、办法、制度均交由教代会审议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改进方案将提交全体教职工讨论通过。
六、主要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徐存杰,组员:李小兵、邰宇明、庞远峰、蒋劲松、年级主任、班主任、家长代表、学生代表。
领导小组职责:确定学校文化建设长远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确定并引领师生共同价值取向,组织实施学校物化文化建设项目,强化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学校文化建设特色。
2、经费保障。适当调整学校经费支出比例,确保每年用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经费不少于10万元。
3、积极争取上级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家长和学校师生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