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科研信息>>>>正文

小组学习研究(五)--小组学习的评价

发表日期:2009/9/25 13:54:45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891位读者读过

1、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理念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历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诊断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与学习伙伴合作方法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形成对小组合作学习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逐步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关注小组成员个体的表现,更要关注合作小组集体的成绩。无论是过程评价还是结果评价,也无论是对小组集体的评价还是对个人的评价,都必须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中。例如: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内容、频次、效度,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达成小组研究结果的方式等等,都是对小组集体进行评价的视角。而个人对分担任务的态度,执行及完成的情况,个人在小组集体活动中的表现,个人对研究话题的贡献,个人达成研究结果的方式以及对集体研究结果的作用等等,则应当是对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的视角。

2、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特点

(1)、评价的主体多元。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评价者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评价对象可以是学生评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或小组互评。我校学生在进行小组学习评价时,经常会说“请##评”、“请##小组评”。

(2)、评价的内容丰富灵活。

可以是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态度。包括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是否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建议并采纳他人的意见,组内成员合作是否协调,合作是否愉快;可以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可以是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包括组成小组的技能、小组活动的基本技能和交流思想的技能。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个体在合作学习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还可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包括一个结论,一个答案,一项作业,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次口头报告、一项研究记录和一项活动设计方案等等。

(3)、评价的手段、方法多样。

可以是定性评价,也可以是定量评价或两者的结合;可以是学生自评也可以是小组互评。只要教师感觉方便,感到需要,则可以灵活运用。

3、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价值。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在重视“学习结果”基础上,侧重点应更重视过程,更重视应用,更重视全员参与。让每一位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最大可能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会更多的合作学习的策略、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重过程、重应用、重全员参与等价值取向的选择,反映为不同的合作过程、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习内容中应有所侧重。如:小组合作初期,可能要多关注些全员参与;合作过程中可能多关注些合作体验、应用,合作基本成型时则更多地关注合作的技能等等。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内容有所侧重,不要面面俱到。

4、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中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1)、在实施评价对象时,要注意多以全组表现为基础。如:以小组共同完成的作品成绩作为小组成员的成绩;以小组中某一个成员的成绩作为小组成员的成绩;以群体表现为基础,兼顾个人表现。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的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2)、在实施评价内容时,要注意以小组合作过程为基础。 在评价一个小组的优劣时,不是以小组的研究成果为主要评价标准,而是以小组成员在合作中的表现为主要评价标准。包括:小组成员在合作中是否感到愉悦;小组成员是否分工明确;小组成员在合作中是否履行自己的职责;小组合作氛围是否友善;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是否能容忍他人的失误,有宽恕他人的慈悲心;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是否能排除干扰,坚持己见;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是否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小组在合作过程中是否拥有敢于决断的“领袖”。

(3)、在对小组内个体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以小组中的个体角色表现为基础。追求“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评价境界,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的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

(4)、在实行多主体评价时,要注意多主体评价的实效性。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进行多主体评价,这样会造成费时费力,而且有可能出现形式主义;多主体评价必须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对不同的评价主体来说,其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往往是不同的;在多主体评价时,特别是学生互评中要淡化等级和分数,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强调关注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强调自我的反思。

(5)、在实施评价后,要注意发挥评价反馈的激励功能和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