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科研信息>>>>正文

小组学习研究(四)--小组学习的辅导

发表日期:2009/9/25 13:52:41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869位读者读过

小组合作学习一开始,我们老师会感到小组学习不但乱,而且浪费时间,没有什么作用,只是作为形式而已。其实这需要我们老师树立两个意识:一要关注小组的成长,也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学习方式,也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二要关注小组运作的辅导。我们教师只有对小组运作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才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根据实践体会,我们觉得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五项原则,培养四种意识,养成四种习惯,处理好四种关系。

1、坚持五项原则

(1)关注小组成长的原则。学生由单独的个体,到形成一个团结互助、有效合作的学习团队,不是简单地把三五名学生围座在一起就能形成的,必须通过一定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一断时间的训练,才能逐步形成一个成熟的学习小集体。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小组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小组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不但要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还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是教学要达到的另一个重要目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

(2)循序渐进的原则。任何学习方法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需要老师耐心地指导,需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引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年段的不同,一步一步进行引导。例如,小组初始阶段要让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自觉遵守以下规则: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学会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不随意批评别人的建议;按要求一个一个说;小组成员应该互相补充,逐渐完善他人的意见;鼓励发言少的同学发表意见,并给予积极的支持。在这项活动中,学生发言的数量要比质量更重要。譬如,我们在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还没有听完教师的要求,就开始说了,老师就要求学生停下来,告诉学生听清要求很重要,并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与小组。学生开始讨论时,教室里一片乱哄哄,各说各的,学生其实是找到了一个说话的机会,热闹非凡,但老师知道其实都在信口开河。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一边注意提醒,一边观察,小组学习结束,教师没有评价谁讨论得如何,而是评价谁的声音不高,不影响别人,奖励一朵花。接连几次,教师的重点就放在控制音量上,其它则忽略。当音量控制差不多时,第二步奖励小组合作时伙伴之间没有矛盾,接着奖励哪个小组组织快,哪个小组听从组长的分工,一步一步引导,一步一步控制。再如,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其它各小组成员不太愿意听,过后在评价小组学习情况时,老师首先评价哪个小组听得认真。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时,特别强调小组讨论的结果是所有小组成员努力的结果,它不属于个别人。当然,在小组合作学习运作初步正常的情况下,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的技能,例如如何发言,如何交流,如何归纳,如何相互评估,如何参与集体竞争,如何调节合作学习中的问题等等。

(3)激励性原则。在小组运作过程中,教师要坚持表扬为主、鼓励为主,引导为主,让小组成员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合作的乐趣,激发创新的渴望,调动小组成员的内驱力,促进小组运作和谐、有效地发展。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也要变单向评价学生变为重视小组及其成员自身的发展。在我校小班教室的墙壁上,有一块专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表彰栏,不但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更主要是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4)全员参与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学习的意识,积级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做小组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既有个体的人人参与,也要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学习交往。参与的要求和程度以据学生的差异要有弹性,参与的方式要有所不同,参与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以调动不同的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一方面要创设宽松和谐的小组学习氛围,融入参与情感,让学生有话敢说,有问题敢提。尽量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条件,并加强参与方法和参与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要进行有意调控。譬如学生互查互究生字新词的学习时,老师教给他们三种方式:一是开火车,就是从一号开到5号,谁也逃不掉;二是齐心协力,就是全组一起读,这样能让“滥竽”先充充数,得到锻炼的机会;三是师生互动,就是一名组员做老师,其它组员读,读后由老师评。在小组讨论问题时,则要求一个一个说,可以让不爱说的先说,为了防止好说的同学说个不停,每次说的时候要求学生只说一个问题,或一个方面,等别人没有得说了,你再说。

(5)主体性原则。在小组运作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学会讨论,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或全班讨论;学会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的实践活动等。实践证明,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无论在学习内容方面,还是学习方式、方法方面教会举一反三,有所创新。譬如,老师教给学生检查词语的三种方法,学生很快就会运用到课文朗读的检查上,还会有所创新,如在课文朗读的时候,学生就会按角色分配任务。为了展示小组最好的朗读水平,也为了让胆小的、基础差的学生敢于表现,在课文朗读分配任务时,组长会把简短的内容分配给这些学生,不但增加了这些学生的信心,也使这些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2、培养四种意识

(1)参与意识。有了参与的意识,才能有合作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我们可以这样做:注意递度,让各层面的学生都能参与;组织得当,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激励反馈,使每个学生尝到乐趣。如我们在检查学生的词语和课文朗读情况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参与,学生也非常乐意参与。

(2)问题意识。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我们国家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典型表现是:一是不敢或不想提问;二是不能或不善于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关键是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增进教学民主,加强师生交往。其次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多角度提问,多方面探索。在讨论问题时,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让每一个学生展示思维过程。怎样让学生从敢问到会问,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交流意识。有了交流意识,才能提高交往的能力。学生有了问题,加上良好的氛围,配上一定的规则。学生就能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在交流中培养交流的意识。

(4)合作意识。有了合作意识,才能促进生生互动,才能在合作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3、养成四种习惯

(1)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每个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是: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2)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话交流比较频繁,这就需要每个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领会要点,并在他人发表意见时不打岔,不插嘴,不评价。在听的基础上,才能使说的起点更高,表达得更好。这一点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在平时的评价中,也要重视这方面的评价。

(3)有序表达的习惯:所谓有序,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说话有序和有序地说。在小组讨论中,一些学生发言过于踊跃积极,不让别的同学发言。因此,要让每个学生自学遵守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让能说会道的学会谦让,让旁观者学会参与。

(4)取长补短的习惯。交流的目的是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当小组内有了多种意见时,必须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并能采纳他人的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归纳出一套最合理的方案。另外在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同时,还要善于质疑,这样才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点要求比较高,我想也是我们小组合作学习要达到的理想境界了。

4、处理好四种关系

(1)小组学习内容与班集体教学内容的关系。也就是实施的必要性。我们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原则上适合每一个教学环节,但课堂教学中并不能每一个环节都用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一堂课的目标、任务、内容,合理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学习的关系。合作学习必须在学生个体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师既有给学生有充足的个体学习思考的时间,也要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学习的方法,否则将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进行和效率。前面提到的,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自教”环节前,就是学生的“自学”。“自教”的教学环节必须建立在“自学”教学环节基础上。 

(3)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更是学生需要学会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的目标。要选择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也要选择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内容。学习的目标必须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

(4)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的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的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是参与合作学习的“平等中的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