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校园动态>>文件通知>>>>正文

江宁教科研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日期:2007/11/23 13:13:15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856位读者读过

江宁教科研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江宁区教科室 董福才  汪圣龙

在区域教育科研中,建设一批科研基地,让科研理想之花在基地学校率先绽放,使科研基地成为教育科研的排头兵、展示窗,发挥教育科研的实验、示范、辐射功能,对促进区域科研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江宁区教育科研基地建设以“创新运行机制,打造科研品牌”为目标,坚持“动态管理,滚动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重点突破,全面辐射,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工作策略,坚持“考核与引导、评价与激励并举”的工作方法,构筑多样化互动科研平台,努力增强省、市、区三级教科研基地网络活跃带的辐射力与影响力,促进我区教育科研工作走向繁荣。

一、我区教科研基地建设的概况

江宁教育科研基地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起始阶段,1999年,为进一步推动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上新台阶,形成全区教科研网络和特色,充分发挥教科研典型示范与辐射作用,营造全区的教科研氛围,区教育局颁发了《关于创建“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基地”的意见》,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创建了首批“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基地”。这个阶段基地建设的主要特点是粗放管理、收费挂牌,实现数量扩张目标。

第二阶段为发展阶段,“十五”期间,对照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我们创建了区“十五”教育科学研究基地25所,并在此基础上择优申报创建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9所,省级教科研基地4所。此阶段基地建设逐渐规范化,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由原来的终身制转为年限制,但仍然收取少量费用。

第三阶段为精品打造阶段,即为“十一五”阶段,管理上精细化,科研成果特色化,不再收取基地费用,由区教育局划拨教育科研基地建设专项经费。2006年,对全区原有25所区级基地,9所市级基地进行了全面考核评估,在“坚持标准、能上能下”的原则下,重新确认了23所区级教育科研基地,6所市教科研基地。06年11月我们在学校申报、区级评估、择优推荐的基础上,又有三所学校创建成为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目前,我区共有区级教育科研基地23所,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9所,省级教科研基地4所。

二、教科研基地建设工作的三点认识

在教育科研实践工作中,我们提高了对建设教育科研基地学校的理性认识,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建设省、市、区三级教育科研基地,当作提升我区教育科研品位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

我们认为中小学、幼儿园搞教科研的目的不是要研究出什么科研理论——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基层学校教育科研的价值在于研究本身,在于研究过程,在于这种活动能整合和开发资源,能吸引教师,能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学校的办学经验,能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学校的办学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科研管理者的任务其实就是让科研的过程能变得更有趣一点,更丰富一点,更容易操作一点,更贴近教育教学实际一点。教科研基地建设,就是我们找到的这样一种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我们把教科研工作做的出色的学校作为教育科研基地,为这些学校构筑一个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发展平台。具体的说,创建教育科研基地有三层意义:

1、是加快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科研基地建设载体,可以引导基地学校高标准、高质量的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的水平和能力,有效地整合本土教育和科研资源,促进基地学校在“科研兴校”的道路上率先发展,培养一支学者型、科研型的校长与教师队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2、是促进科研扎根的需要。通过科研基地建设载体,可以充分发挥省、市、区级教育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在教育科研方面的人才和智力优势,大力推进高层次科研单位与科研基地学校相结合,推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让科研扎根于基地学校,增强基地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基地学校的办学理念,形成基地学校的办学特色。

3、是发挥示范效应的需要。通过科研基地建设载体,创办一批教育科研的窗口学校和示范学校,发挥示范和辐射功能,带动全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全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三、教科研基地创建工作的三点做法

江宁教科研基地建设经过八年的实践,已经初步形成了三级教科研基地网络,尤其是东山地区形成了教育科研基地网络活跃带。这些基地学校教科研组织网络健全,科研氛围浓厚,课题研究规范,科研成果丰硕,在全区乃至全市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示范性,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助推了江宁教育的发展。作为区级教科研管理职能部门,我们着重从制度建设、活动开展、课题研究三方面加强基地创建工作。

(一)以制度为引领,动态管理,提升基地科研品位。

为有效地发挥区级教育科研机构的管理职能,加强科研基地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科研广泛而真实地开展,我区教科室首先制定了“江宁区教育科研基地管理办法”、“江宁区教育科研先进基地评选办法”、“江宁区教育科研基地评估方案”、“江宁区教育科研基地评估细则”等教科研基地管理制度。科研基地制度对规范基地学校教科研行为提出了具体细致的要求,使基地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其次,建立对基地学校的视导与年审机制,加大对区教育科研基地的督查与管理。每学期区教科室视导5所左右的基地学校,通过不定期的全面检查,及时了解基地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开展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发现并宣传好的经验与做法。每年12月左右对全区所有基地学校进行年度评审工作,分别采取学校自查、分片汇报、分组互查等方法,对照“科研基地评估细则”,逐项进行打分。考核评估细则包括“组织管理、课题研究、成果显示、科研服务、科研投入”五个部分,设5个A级指标、17个B级指标、37个C级指标,总分值200分。其中160分以上为优秀,100分以下为不合格。这种动态的管理策略,有力的促进了基地学校规范、扎实、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第三,建立科学地激励评价机制,坚持“能上能下,滚动发展”的基地创建工作原则。区教育局将教育科研工作与学校考核挂钩,与教师职称、年度考核、先进评比挂钩,全区每两年分别评比一次教育科研先进基地学校、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我们对在考核中不合格的基地学校实行淘汰制,并增添教科研工作出色的学校为新的基地学校;对被评为先进的基地学校优先推荐申报省、市级科研基地学校,区教育局还对每一个新创建的基地学校进行经济奖励。我区从1999年创建科研基地以来,已经开展了三次基地评比活动,基地学校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真正实现优胜劣汰,推陈出新,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区学校与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二)以活动为载体,搭建互动平台,发挥基地示范、辐射效应

教科研的工作是务虚的,我区通过组织开展多样化、精品化和互动性的科研基地实践活动,搭建科研互动平台,促进了科研基地学校向高层次、高水平健康成长,有效地发挥了科研基地示范与辐射作用。

1、开展沙龙研讨活动,构筑科研共享平台。

区教科室每年分别按照中、小学、幼儿园三个类别或按照课题的类别组织基地学校开展沙龙研讨活动,研讨的主题有“基地建设”“课题研究”“队伍培养”“经验分享”等等。在沙龙研讨活动中,基地学校互相交流经验,交换信息,探讨问题,解答困惑,促进了基地之间的科研学术交流,共筑思想交流平台,提升基地学校发展内涵,实现基地学校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辐射。

2、开展基地展示活动,构筑科研示范平台。

“十五”以来,全区每年由省、市、区三级基地中的1——2所学校举办教科研现场观摩活动,邀请全区所有学校分管教科研校长、教科室主任、教科研骨干参加。主要通过看现场、看活动、听汇报、听研究课、查阅资料等形式学习基地学校成功的科研经验,特色做法。“十一五”,我们利用《江宁教育》双月刊和“江宁教育科研网站”开辟教科研基地专栏,定期展示基地学校风采。基地展示活动为基地学校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构筑了科研示范的平台,也激励了基地学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科研水平。

3、开展手拉手活动,构筑区域科研共同发展平台。

目前我区有中小学、幼儿园等各级各类学校130多所,除了部分省、市、区基地学校,还有大部分学校不是基地学校,这些学校怎么办?为把科研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和具体的对象上,我们为基地学校和非基地学校牵线搭桥,让每一所基地学校与一所非基地学校结成“手拉手” 科研对子,以龙头带薄弱,以大手拉小手,开展帮学互动活动,构筑全区教育科研共同发展的大舞台。

(三)以课题研究为核心,重点突破,焕发教科研生命力。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生命线,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助推器;没有课题引领,就没有教育内涵发展;没有课题引领,就不能形成高品位的教育品牌。教科研基地建设的重头戏就是打造精品课题,形成科研品牌。

我区在教科研基地建设中,以课题研究为核心,重点做好科研基地课题研究的“三抓”“三提升”工作,焕发教科研的生命力。

1、抓规范管理,提升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首先针对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制定具体的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形成从课题申报立项、开题论证、中期评估、成果总结与推广等全过程、全方位的课题管理制度,规范课题研究的行为。

其次,加强课题研究的检查与督导。对照管理制度对市级以上课题每学期检查一次,区级课题每年检查一次,抓实过程管理。检查的形式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实地查看与听取汇报相结合。凡是立项的课题,不能认真实施研究的,取消立项资格。

2、抓指导与服务,提升课题研究水平。

近几年来,我区教科室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交流研讨等多种方法,组织课题组主持人、负责人、骨干力量进行专题培训和学习,加强课题研究人员的培训。

我们重视对全区各级各类课题的分类指导,教科室科研人员经常深入学校进行专题辅导,并邀请省市教科研部门、高校的专家对省市重点课题进行现场指导,从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到课题研究过程,再到课题成果总结,进行全过程的指导。

今年是“十一五”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年,对各级各类基地学校要求至少申报一项市级以上课题。为做好全区申报课题的方案设计工作,一方面区教科室人员到课题单位进行现场论证,从选题到具体项目的填写进行手把手地指导;另一方面,邀请省、市教科研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指导,提升课题研究人员的水平,提高课题方案的科学性和研究价值。对申报单位研制的每一份研究方案,我们都要仔细查阅每一份申报书与论证设计,逐项过堂,反复修改,直到基本满意为止。因为全区申报数量多,要求高,因此我们教科室人员经常利用晚上和休息日加班进行课题方案的指导与修改。此举不仅提高了课题评审通过率,而且也提高了学校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3、抓成果推广与运用,提升办学品位。

我区教科室一直把课题推广与运用作为科研先导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对优秀的课题研究成果,我们均组织公开出版,并在全区进行推广,并且我们提出将课题研究成果持之以恒进行深层次地探究,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校发展的优势项目,成为校本特色,促进特色学校的形成。

四、教科研基地建设今后工作的三点思考

“十一五”,江宁教育科研将建构以“草根”工程为塔基、“课题研究学校”、“科研基地学校”为塔身,“火炬”工程为塔尖的“金字塔式教科研模型”,创新区域教育科研运行模式,分层推进,使全区不同层面的教师和学校都能实现快速发展。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三级教科研基地网络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打造一批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和“辐射性”的品牌教科研基地。“十一五”,我们在基地建设方面重点做好以下三点工作:

1、加强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构建科研型教师团队。“十一五”期间,江宁将评选100名教育科研带头人,并以科研骨干队伍为主体,组织开展面向全区的论文报告会、教科研论坛、“菜单式”专题讲座等活动,给科研骨干搭台子、加担子,推动科研骨干队伍不断向高层次发展。这样的讲座更贴近一线的教师,更贴近教育科研工作实际,更能解决教育科研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将受到学校与老师的欢迎,也将提高全区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

2、在基地建设中坚持“全面普及,分层推进”的工作思路,对基地学校和非基地学校要两手抓,在做好对全区教育科研普及的基础上,分层推进,抓住典型进行重点提升,有计划地打造一批优秀基地学校,“十一五”期间,江宁教育规划建设省、市级教科研基地排在全市前列,区级教科研基地30个,有重点的打造2所南京市项目研究中心学校。通过深入研究优秀基地学校的特色,在理念上提升,行动上总结,进一步放大亮点,打造教科研精品,推动优秀基地学校率先成为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并通过优秀基地学校和项目研究中心学校带动周围一批学校加速发展。

307年起,在“十五”教科研基地现场会和课题研究成果推广会基础上,举办基地学校教育科研成果发布会。主要的设想是由原来的科研普及、经验介绍向打造科研精品发展。成果发布会不仅面向本区学校,我们还将邀请上级教科研部门领导、专家以及省市部分学校前来观摩、指导,从而扩大科研成果影响面,提高学校知名度,打造省市一流的教科研品牌。

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和使教师尽快成才的重要途径,肩负着科研先导的重要使命。我们将努力通过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教育科研基地,让每个科研基地都成为南京市或江宁区教育科研的排头兵和示范者,让教育科研的理想在基地学校扎根,让教育科研成为推动学校教育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