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教研启新思,同心共育促成长
发表日期:2025/11/2 11:33:03 出处:江宁区淳化中心小学 作者:易敏 有24位读者读过
聚力教研启新思,同心共育促成长
——淳化小学承办江宁区淳化片教科研活动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教研正浓。2025年10月31日上午,我校成功承办了江宁区淳化片教科研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推动教学方式变革,落实新课标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生态。同时,深化课题研究,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本次活动分为语文和体育两个会场同时进行。
语文会场
上午第一节课,淳化中心小学潘晨老师执教了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课堂伊始,潘老师以“葫芦失踪案”引入,带领学生化身“小警员”,通过观察葫芦、对比词语,快速回顾课文背景。学习中,学生围绕“葫芦枯萎原因”自主探究,分角色朗读体会种葫芦人与邻居的不同语气,精准捕捉“盯”“自言自语”等关键词。借助葫芦生长视频,学生直观理解“叶子与葫芦的联系”,轻松突破难点。课堂尾声,学生续编“第二年种葫芦”的故事,优秀者获“优秀警员”称号。整堂课将知识学习与趣味活动结合,带领学生领悟“关注事物联系”的道理。

第二节课是由南京市觅秀街小学陈明珠老师带来的五年级《父爱之舟》。课堂伊始,陈老师以“父母的哪件事最让你欢喜”的谈话引入,引导学生关注“发现爱、品读爱、表达爱”的情感脉络,从“舟”与“父爱”的关联处激发学生探究欲。陈老师通过“读文识词,初识父亲形象”“读出发现,整体感知父爱”“读出感悟,体会深沉父爱”三大活动层层推进,让学生从语言细节触摸人物形象;借助“梦说开头—醒来结尾”的首尾呼应,带领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结构;聚焦“买枇杷、住客栈”等细节,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批注中体会父爱深沉。

第三节课,江宁区土桥中心小学的夏梦瑶老师带来了题为《以“趣”为媒,高效识字》的讲座。夏老师结合新课标要求,从“趣味情境创设、游戏化教学设计、生活联结拓展”三大维度,分享高效识字技巧。通过“字理故事解读、偏旁部首儿歌、闯关竞赛互动”等实例,生动展示如何将枯燥识字转化为趣味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记。夏老师的讲座内容实用、案例鲜活,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学思路,有效助力教师优化识字课堂,助力学生夯实语文基础。

体育会场
第一节课是由淳化中心小学的孙蓉老师带来的二年级《移动性技能—我的魔法帽》实践课。孙老师以“魔法帽”为情景导入,通过听口哨捡帽子进行神经激活,并组织学生模仿企鹅顶物走、乌龟爬行等趣味活动。课程还融入“种蘑菇”游戏与单腿硬拉体能训练,将移动性技能自然贯穿于游戏之中。整节课既提升了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也注重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赢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第二节课是由淳化中心小学陈茜茜老师带来的二年级《跨学科 —— 劳动最光荣》实践课。课堂以生活劳动情景导入,通过趣味慢跑、“看谁反应快” 热身游戏激活身体后,展开擦桌子、拖地、搬运被子系列实践。学生在单人尝试擦桌技巧、小组协作拖地比拼,以及挑战多床被子搬运中,既掌握劳动技能,又发展平衡与协调素质,最后通过四人合作综合竞赛深化团队意识。课程实现体育与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传递 “劳动最光荣” 理念,也为体育教学创新提供了具体思路。

第三节课,南京市永泰路小学的熊应东老师带来了题为《小学基础体适能项目的实践探索与思考》的讲座。熊老师指出6至9岁是儿童体适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并强调了动作学习在这一阶段的重要性。熊老师通过实例展示了如何将游戏化教学融入体适能训练中,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运动兴趣。他还提出了从“一刀切”到“骨化梯”的教学策略,旨在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进行个性化教学。此次讲座也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引领他们在体适能教学中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次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了片区内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当然,风正潮平,自当扬帆起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相信老师们定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沉淀自我,同心齐研,向学而教!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