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教育科研>>>>正文

以个人课题研究,促三年教改实践

发表日期:2024/4/26 14:28:11 出处:江宁区淳化中心小学 作者:易敏 有605位读者读过

以个人课题研究,促三年教改实践

                    ——淳化小学承办江宁区淳化片教科研活动

2024425日,我校成功开展了一场以“借个人课题研究,促三年教改实践”为主题的片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个人课题研究的深入探索,推动我校教学改革实践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本次活动分为语文和英语两个会场同时进行。

语文会场

上午第一节课,淳化中心小学张雪老师执教了三年级下册的《火烧云》。这堂课,她带领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火烧云变化的神奇,获得美的熏陶和“文学观察”的启迪。着力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如何运用词语、如何组织句子,发现课文语言和自身语言的差异,将教学内容聚焦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落实学生的语言实践。

语文第一节

第二节课淳化中心小学的今秋老师带来的《囊萤夜读》赵老师的课堂将《新课标》中的要求落到实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将文言文读准读通,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三个方面落实朗读教学,层层递进。又复习并学习了三种学习文言文的办法。最后升华主题,引出中国读书精神。教学过程一气呵成,这也让我们意识到《课标》对于教学的重要作用。

语文第二节

第三节课是由土桥中心小学的徐文倩老师执教《杨氏之子》徐老师先是谈话导入,根据提示让学生们猜人物和故事,引出课题后让学生用课题的方式介绍自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然后通过指读,齐读,借助停顿符号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小古文,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杨氏之子的“甚聪慧”。接着徐老师抓住“此是君家果”、“未闻”等处发问分析,让古文中的人物形象更鲜活立体。最后徐老师鼓励学生当堂试着背诵,减轻学生课后负担,符合双减要求。

语文第三节

第四节课,觅秀街小学朱欣慧老师带来题为《随诗渗字理,三“步”入诗境》的讲座。朱老师从“寻根溯源流”“三步入诗境”两方面介绍了如何在古诗赏析中运用字理教学和如何将字理教学融入古诗赏析中,运用多种渠道学习字理知识,将枯燥转趣味,将困难变简单,帮助学生消除对古诗赏析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乐于学习古诗、了解自己的兴趣。

语文讲座

英语会场

第一节课是由淳化小学沈羿岑老师执教的3BUnit6 What time is it?》。沈老师以歌曲热身导入,让学生在唱跳过程中走进单元话题,在教授句型环节融入了同名绘本《What time is it?》。绘本讲述了花仙子的一天时间安排,在回顾绘本中时间的过程中新授了breakfastdinner等单词,同时操练了本课重点句型What time is itIt'so'clock.故事文本的处理环节以刘涛的一天为主题,从看到听到速度和精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走进刘涛的一天。拓展环节再由花仙子一天的时间安排,让学生纠正出花仙子时间表中不合理的部分,提炼出要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主题,并让学生合理设计出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后介绍分享,最后再以视频《What is it》绘本视频升华主题意义:Treasure the time.沈老师的课,生动活泼,带领学生一步步从学会表达时间到明白时间的意义,完成主题意义的提升。

英语第一节

第二节课是由上坊中心小学王捷老师执教三年级英语《Unit8 Were twins》。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巧妙,教学内容丰富且节奏紧凑,在前期环节王老师利用chant带领学生巩固所学句型,开火车的形式将课堂氛围调动起来,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去,积极地在真实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王老师还巧妙地将绘本融入到文本教学中,既详细地解释twins一词,又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整节课很好地展示了王老师对于英语教学的理解,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英语第二节

第三节课是由永泰路小学高媛老师执教的《Birthdays》。课堂一开始,高老师通过有趣的视频引入本单元的主题birthdays,整个教学环境都是以生日为基础,贴合学生实际,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由学生的生日导入到课本麦克、苏海和苏阳的生日,通过whenwhathow三个方面深入课文,思路清晰,条理明确,带动学生走进课文主人公的生日派对。课堂中的拓展内容,例如为何生日要吃面条等,深入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空间。最后以学生自己的生日邀请函为结局,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想象。高老师的这节课,真正展现了在主题意义情境下进行阅读教学,给我们带来更多思考和学习的空间。

英语第三节

第四节课,永泰路的张晶晶老师就如何通过有效性的提问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了题为《优化课堂提问,发展思维品质》的讲座。张老师以六下summer holiday plans为例提出英语课堂要重视发展类提问,增加评价类提问,补充创新类提问。

英语讲座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教师在个人课题研究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成果,也为推动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学改革实践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